要聞港聞

安老政策假大空 拓展院舍一場夢

在面對院舍新修例下,業界估算護士及護理員至今仍分別欠500及700人。(袁志豪攝) 在面對院舍新修例下,業界估算護士及護理員至今仍分別欠500及700人。(袁志豪攝)
在面對院舍新修例下,業界估算護士及護理員至今仍分別欠500及700人。(袁志豪攝)
200億元置業搞社福 3年僅花1.1億
新一屆政府將於周三(19日)公布首份施政報告,政府民生政策一大重點是安老,新計劃未出台前,本報連同團體清點近年安老大計,發現不少都落空,如2019年推出的「購置處所以提供福利設施計劃」,200億元款項最終僅用了約1.1億元,資金落實率低至約0.55%;2013年提出「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本是協助機構運用私人土地提供安老服務,但推出至今近10年僅得6項目落成,另外40多個項目「仍在研究」。團體擔心,在人口老化日益嚴重的今天,本港面對的老無所依挑戰愈來愈大!
香港現有長者人口(65歲或以上)多達152萬人,5年後料將增至190萬,政府統計處的推算更嚇人,2039年將增至252萬人,平均每3名香港人就有一名長者。然而,本港安老養老政策卻一直拖拖拉拉,有安老業界代表透露,目前輪候院舍時間平均仍需22個月。長者床位緊張,與政府兩大拓展院舍供應的計劃均觸礁有關。
上屆政府於2019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購置處所以提供福利設施計劃」,透過撥款200億元作購置私人處所用地作福利用途,計劃是3年內在全港18區購入126項物業,合共提供約160個社福設施,用作家庭及兒童照顧、安老服務等。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表示,政府至今只斥資1.115億元成功購入兩個市區項目,包括在今年5月,以成交價約7,500萬元購入面積為6,350方呎、位於上環的華秦國際大廈一樓全層;以及在去年11月以約3,650萬元購入面積約3,600方呎、位於長沙灣元州街的尚南天一樓一號及二號舖連外牆。
潘坦言,疫情打擊商舖收益,連帶租金亦大幅下滑,街舖租金跌幅高達30至80%不等,部分舖租由500至1,000元一呎,跌至數十元一呎。這個時候理應是政府「入手」的適當時機,各方均贏,但政府手握約199億元卻無作為。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主席陳恒鑌相信,市面上大多物業,包括呎數、面積等均欠缺彈性,未必適合作福利設施。至於計劃推出至今快近3年成效不彰,他建議收回重新審視,更明言若着手探討能否放寬現時興建安老院舍的高度限制或較實際。
社會福利署回覆,購置處所的進度取決於市場上是否有合適物業的供應,包括出售處所是否有合適的消防及無障礙通道設施、面積及位置是否符合運作需要、附近的土地用途是否與福利用途協調等因素,以及業主的叫價是否偏離市場價值。
私人發展項目審批慢
另一個紓緩院舍不足的計劃是2013年推出的「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一度曾有50個項目獲准參與,料可增加9,000個安老服務名額及約8,000個康復服務名額,但9年過去,截至去年12月底僅有6項完工,另有一項目進入建設階段,其餘40多項則仍在研究或設計階段當中。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別議員謝偉銓坦言,「特別計劃」進展未如人意,有很多非政府組織(NGO)曾反映申請程序繁複,審批過程又需涉多個部門,需時甚久。他認為政府應為餘下參與項目訂立清晰時間表,如擔心NGO資金不足或欠缺相關經驗,則可訂立明確指引,包括設金額門檻等,讓申請者及早清楚獲批條件,以加快發展,避免任由土地閒置。記者阮子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