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樓市減辣吸人才 遲來出招冀未晚

這些年,香港運交華蓋,百廢不興,經濟增長無力,社會復常無期,反觀競爭對手新加坡頻頻出招「撳住打」。特首李家超下周三將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消息指當局擬放寬非本港居民置業稅項和簽證限制,冀吸引人才來港。遲來的出招能否達到政府搶人才、振經濟的目的,不妨拭目以待。
知情人士指出,港府可能放寬對非香港居民置業者需要支付的15%印花稅規定,部分或全部稅款可能在這些人停留香港一定年限後退還。另外,港府有意讓本地註冊的公司更易聘用13種行業的外地專才,涉資產管理、金融科技、ESG金融服務等,並考慮一種新的簽證形式,讓非本地人更容易在港工作。據悉正在討論的措施包括向高技能專業人士提供現金補貼,並設立特定政府部門處理內地和海外人才及投資。
港府慣性在推出一些措施前透過知情人士放風,試探市場反應,上述建議是否全數落實,很快便會揭曉。事實上,本港經濟經過長近3年的封關鎖港後已經奄奄一息,許多中小企倒閉,大企業生意亦大不如前,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一直居高不下。雪上加霜的是,本港近年掀起新一波移民潮,截至本年中的一年間,淨移出人口超過11萬,為回歸以來最多。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8至9月曾進行「大離職潮」調查,發現37%管理層以移民理由辭職,基層則有24%,其中以資訊科技及數碼工種招聘最困難,反映本港人才缺口擴大。港府無法留人,向外求便成為必要選項。
「搶人才」不外乎提供一些稅務優惠、企業經營、住房或子女教育補貼,以及加快獲得居留權等,這方面新加坡可謂箇中高手。傳媒報道,部分透過「優才計劃」來港的內地人才,在香港工作一段時間後選擇移民新加坡,皆因當地居住環境比香港優越,收入可觀,子女教育質素較佳,最重要是很快便獲批居留權。香港許多問題都是源於人的問題,官僚毫無效率,倘港府設立特定部門處理人才和投資事宜,能夠提升效率和更具針對性,總算是對症下藥。
至於樓市撤辣一直是社會有識之士的共識,只是港府高官畏首畏尾,不敢作為,現在樓市跌跌不休,近日更頻頻有勁蝕離場的成交,加上息率上揚,再不出手便來不及。問題是,只放寬非香港居民的印花稅並不足夠,若托市效果不明顯,便需考慮全面撤銷印花稅。畢竟,人才來港若只為工作,未必會置業,何況撤銷他們的買樓印花稅並非即時生效,而是必須留港一定年期才能退回,吸引力再打折扣。
再看內地買家疫情下大規模到新加坡置業,單是今年已佔總成交6.7%,成為第一大買家。新加坡政府去年12月提高房產購買稅,規定沒有永久居留權的外國買家需支付多20%至30%印花稅,但一樣無阻內地豪客「掃貨」,反映稅項還是其次,有沒有升值潛力才是外國人置業最大考慮。港府在撤辣方面若不更加進取,輸給新加坡也就罷了,市道繼續插水才是最不堪設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