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與時競賽 60分鐘黃金治療期
無先兆發病 年奪6000命
心臟病猶如隱形殺手,不少患者或會在無先兆下發病,本港一年有逾6,000人因此病離世,當中急性心臟病的佔數百人。本港每年也有2,000多宗心肌梗塞個案,數字近年來相若,死亡率更可高達10%。由於心肌梗塞的病徵較典型,醫生呼籲市民,若心臟被大石壓住的感覺持續30分鐘以上,應立即求醫,「Time is muscle,不要估估吓」,否則可能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形容,心臟血管像行車線,膽固醇積聚會令行車線變窄,惟當有很多車(血管斑塊)經過該行車線時,「患者前一分鐘可以冇事,心臟血管卻突然塞咗。」從病理學的角度,斑塊表面有層薄組織細胞,破損時表面凹凸不平,身體的凝血機制會嘗試修復相關情況,形成血塊塞住血管。現時未知血管斑塊破損成因,不過斑塊易積聚的高危因素,跟病人有不良習慣、「三高」及吸煙等有關。
林續指,若患者本身有血管問題,應關注有甚麼誘發因素,例如患者心臟病發時是否情緒激動、進食過量、處於極端天氣或做運動等等。病徵則取決於血管收窄情況,理論上斑塊積聚愈多,阻塞機會愈大,但他稱,臨床數據上部分心肌梗塞的病人血管可能只有約五成阻塞,正因為比起血管九成阻塞、行路都會胸悶的患者,他們的情況不太嚴重,徵狀亦不明顯,故林建議市民若有高危因素,應做適當檢查。
首選「通波仔」手術
處方溶血藥及進行「通波仔」手術均可治療心肌梗塞,當中以通波仔為首選,有效程度達九成。另外,患者情況緊急時,由於心臟肌肉不能無止境地失去血液供應,所以要第一時間「通波仔」打通血管。黃金時間為12小時,甚至6小時,可延長病人愈後壽命,且避免更多心臟肌肉壞死,而患上長遠併發症的機會。醫學上亦有名為「Door-to-balloon time」的指引,意思是做「通波仔」手術應愈快愈好,由病人到達醫院門口,到病人血管經囊球打通,應少於60至90分鐘。
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高達10%,即使現時的救治有改善,可降至5%以下,仍屬偏高水平,因患者發病時未必有機會等到入院,有些人會直接猝死。林引用本港數據指,僅有半數人可及時做「通波仔」,約四成人是於12小時內進行手術;換言之,有六成人未趕上黃金期或根本無機會做手術。他認為當中涉及病人延遲求醫時間,故提醒市民,如有病徵應立即求醫。記者莊得盈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