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樓市下行未見底 撤辣宜早不宜遲

時移則勢異,勢異則情變,情變則法不同。執政者必須懂得靈活變通,因時制宜,而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否則注定處處碰壁,撞板多過食飯。這些年,香港運交華蓋,先有黑暴蹂躪,復有疫情衝擊,社會至今仍未復常,經濟奄奄一息,樓市搖搖欲墜。愈來愈多有識之士要求港府撤銷樓市「辣招」,挽回市場信心,特首李家超即將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會聽到有關訴求嗎?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撰文表示,港府由2010年開始推出樓市辣招,能短期壓抑當時樓價,但綜觀過去12年,市民對住屋的需求屬剛性,本港面對土地供應不足、利率長期偏低等因素影響下,樓價仍輾轉向上。辣招推出後,二手物業市場成交量急降,買賣雙方不願付出額外稅款,令市場嚴重萎縮,打擊市民置業選擇。而發展商在收購舊樓作重建時,須繳付額外印花稅,拆樓時退款申請又往往需時數年,無疑增加發展商重建舊樓的成本,間接拖慢市區重建和房屋供應進度。他認為本港面對複雜多變環境,包括疫情反覆、人才外流、全球利率上揚等情況,當局應重新審視辣招是否已經過時。
顯而易見,撤辣已是社會有識之士的共識。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早前提出,港府可以考慮免除內地買樓人士的雙重印花稅,消息一出,業界一片叫好,奈何港府並無此意,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無意撤辣托市,並認為現階段不具備住宅物業撤辣空間。然而,不具備撤辣空間真是實情嗎?本港樓市跌跌不休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由2021年8月的190.39,下調至2022年8月的177.1。由於移民盤湧現,不少業主劈價急讓,即使二手樓交投有所增加,但樓價下跌顯著,普遍錄得約一成跌幅。本港銀行跟隨美國加息,二手樓近期交投轉淡,更波及一手樓市場。高盛原預期今年至2024年香港住宅樓價累計下跌約20%,惟最新研究報告因應年初至今樓價已挫8%,加上加息壓力不斷,將有關預測調整為累計跌30%,其中今、明兩年各跌15%,之後在低位橫行,非常悲觀,難道還不足以讓執政者有所警惕?
事實上,本港樓價由曾蔭權時代至林鄭月娥時代一直飆升,反映辣招壓抑樓價的作用微乎其微,市場主要隨經濟環境調節。如今本港經濟面臨下行,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下跌1.4%,股市插水,通關又遙遙無期,加上加息壓力,移民潮絡繹不絕,根本沒有利好因素刺激樓市,港府還不撤辣,徒令經濟一沉不起,市道氣氛繼續低迷,簡直是食古不化,昧於形勢。
必須指出,樓市既是香港金融經濟的主要支柱,佔政府財政收入約四成,更是許多市民的畢生財產,窮盡精力才能勉強安居樂業,一旦樓市爆煲,港府財政固然無以為繼,金融系統也必遭受重創,無數小業主更將面臨絕境。當年「八萬五」的慘痛教訓仍歷歷在目,香港絕對無法承受多一次打擊,撤辣宜早不宜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