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連接私人地 市民難使用 偏遠碼頭改善工程嘥錢

萬角咀碼頭的使用人流極少。(陳德賢攝) 萬角咀碼頭的使用人流極少。(陳德賢攝)
萬角咀碼頭的使用人流極少。(陳德賢攝)
港府花至少7億元改建無人到的「山旮旯」碼頭,被質疑是倒錢落海。「改善碼頭計劃」分兩個階段進行,涵蓋23個公共碼頭,第一階段有10個,第二階段有13個。現時只有第一階段的部分碼頭有確實造價,由4,580萬元至1.574億元不等;第二階段大部分碼頭則未有確實造價,但若參考第一階段碼頭的造價,上限約為1.5億元。本報記者走訪屬於第二階段計劃的大嶼山萬角咀碼頭,發現碼頭連接私人土地,下船後市民根本無法走入山徑。此外,團體質疑部分碼頭的使用人流極少,且選址未有公開諮詢,直斥該計劃是「為做而做」。
早於2017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改善碼頭計劃」,以改善多個偏遠老化的公共碼頭,方便市民往來一些郊遊景點及自然遺產。土木工程拓展署稱,碼頭選址會考慮通往郊遊景點和自然遺產的暢達性、碼頭使用量、地區訴求等等因素,並由跨部門的改善碼頭計劃委員會敲定碼頭項目。
雖然該署稱會考慮碼頭使用量,惟關注團體「守護大嶼聯盟」發現部分碼頭使用人流明顯較少,或是鄰近土地均為私人土地被圍封,市民若下船後,將無法走入山路,其中最為人詬病的當屬位於大嶼山的萬角咀碼頭。
團體質疑工程「為做而做」
記者早前到萬角咀碼頭一帶進行視察,萬角咀村恍如空村,村屋數目不多,似乎並不熱鬧,且少人居住。沿行山徑一路走入村內,途中大部分村屋均以鐵絲網圍封,數幅土地的外圍則豎立警告牌「私人地方不得擅進」,包括通往萬角咀碼頭的通道,亦有警告牌及鐵絲網封堵,不得前進。
聯盟成員謝世傑表示,早年走入萬角咀村時,在民政事務總署建造的行山徑上有膠帶封鎖,阻外人入村,最後獲村民放行才可走到碼頭。謝質疑村內大部分土地屬私人地方,若為該碼頭進行工程,「咁咪變咗私人碼頭?」雖然不至於涉及利益輸送,但擔心「好似變咗公器私用!」萬角咀村在70年代時人口較多,現時並無太多人居住,再進行改善工程是「為做而做」。
土拓署死撐 供公眾使用
土拓署解釋,萬角咀碼頭主要使用者為當地村民、到訪附近聖母神樂院、北大嶼郊野公園擴建部分的行山人士。該碼頭結構老化,碼頭泊位水深嚴重不足,為便利村民和遊人來往萬角咀及附近郊遊景點,故決定在該碼頭做改善工程。署方又「死撐」指有關通道,已回復原狀及供公眾使用,未來會在取得開放通道的同意書後,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動工。記者梁皓芊
通往萬角咀碼頭的通道有警告牌及鐵絲網封堵。通往萬角咀碼頭的通道有警告牌及鐵絲網封堵。
通往萬角咀碼頭的通道有警告牌及鐵絲網封堵。
謝世傑批評計劃為做而做。謝世傑批評計劃為做而做。
謝世傑批評計劃為做而做。
第一階段部分改善碼頭計劃工程費用一覽第一階段部分改善碼頭計劃工程費用一覽
第一階段部分改善碼頭計劃工程費用一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