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劏房住一日都嫌多」 團體促取締勿蹉跎

團體籲政府訂立取締劏房時間表。(袁志豪攝) 團體籲政府訂立取締劏房時間表。(袁志豪攝)
團體籲政府訂立取締劏房時間表。(袁志豪攝)
與蟲鼠同眠 滲水渠塞漏電 住客叫苦連天
房屋問題困擾香港多年,歷屆政府皆定下鴻圖大計欲解決土地問題,惟至今仍未有顯著成效。現時有逾10萬戶劏房居民,居住環境惡劣,面對着滲水、電線外露、與蟲鼠蟻同眠等問題。有團體昨日就劏房問題提出訂立居住單位的最低標準及發牌制度的建議,並提出取締方案,促請政府配合妥善安置政策盡快推行,訂立取締劏房時間表,望在10年內減少一半劏房。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表示,與民間關注組織者、劏房住戶及學者討論後,訂立了取締劏房方案。根據大廈結構狀況判斷是否危樓,決定是否需要即時取締,包括牆壁及樑柱是否出現結構性裂縫。
若未有即時危險,則根據訂立的評分制度,以得分判斷個別單位惡劣程度,以五大原則釐訂取締的優先次序,包括最受關注的樓宇負荷及消防安全;大廈管理及衞生條件;臨時建築物狀況和設備以及窗戶和渠管情況。
單親媽媽阿嬋的舊居所,四面牆長年漏水及發霉,她與女兒「打地鋪」睡覺近兩年,約兩年前搬至觀塘一唐樓高層的劏房,月租4,000元,面積約100方呎,滲水問題雖然好轉,卻要面對另一問題,就是每兩至3個月,便會出現的渠道淤塞情況,她更笑言自己已變成「非標準的通渠師傅」,女兒亦要從旁協助,阿嬋對此深感難過,直言「劏房住多一日都嫌多」。
每逢落雨 單位變水簾洞
阿嬋又懷疑因大廈不斷擴建劏房,已影響結構,每次下雨時單位便會漏水,如同「水簾洞」一般,環境惡劣。
一家四口居住在葵涌約100方呎天台屋劏房、月租4,300元的Kate則稱,除了面對蟲鼠在居所肆無忌憚橫行外,更面對天花板大片油漆隨時剝落的危險,還有從未間斷的漏水問題。月租2,800元、居住荃灣一60方呎板間房的胡女士表示,大廈走廊及公共空間堆滿雜物,十分擔心消防安全。
籲訂立發牌制 確保宜居
團體呼籲政府要完善安置政策,包括興建一萬個可負擔租住單位及善用公屋樓齡40年或以上的空置單位,以增加安置單位供應及減少浪費。
同時,政府須嚴格規管改建工程;確立居住最低標準,如最低面積要求、限制分間房間數目、廚廁規格等;訂立發牌制度,杜絕業主繼續改建新劏房,從根源上令劏房徹底消失,確保市民有宜居環境。
現時有逾10萬戶劏房居民,居住環境惡劣。現時有逾10萬戶劏房居民,居住環境惡劣。
現時有逾10萬戶劏房居民,居住環境惡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