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備戰與發展

香港要備戰,作最壞打算,備戰的措施也可應用於大型的自然或人為災禍。過往的「沙士」(SARS),現在的新冠疫情,都需要這樣近乎備戰的社會動員、社會組織。
現時國際局面變幻莫測,烏克蘭之戰是二次大戰後最大的戰爭之一,雖次於韓戰、越戰,但後兩者是一國之內,區域為限,烏克蘭戰爭卻變成俄羅斯與整個北約作戰,惡化和外溢的程度更嚴重。相繼的廣泛制裁,連同其他因素,西方的政治制裁涉及眾多國家,包括俄羅斯、伊朗、中國等。政治對立,戰爭迭起,金融與經濟的二級制裁更可以遍及全球。
中國作為最強大的非西方國家,自然招引霸權主義的美國攻擊,由示威、暴動演變出來的「顏色革命」,是香港人和內地乃至世界所不曾預料的,卻差不多把香港幾十年的運氣破壞了。因此,誰可預料在美國加強對中國壓迫底下,不會有如烏克蘭那樣,誘使北京出兵,啟動台海戰爭。既然有「顏色革命」在前,香港又是中國最薄弱的環節,中美啟動戰事,香港是絕不可能逃避的。中央政府正在備戰,怎可以在香港放鬆一切,不作適當的備戰,開門揖盜呢?
備戰是守,是防範,化被動為主動,免後顧之憂。備戰的同時,香港要進攻,在戰爭來臨之前,奮力進取,與內地一起在經濟與外交方面增強力量,迫使敵對者知難而退。
進攻之一是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作用,在美元瘋狂時吸納各國的資金,無懼美國制裁,也利用美國制裁的空隙和延誤,盡快建立各國資金避難所。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合力,構建防禦美國金融制裁的體制與措施,阻礙美元供求操縱的空間,並利用吸納來的資金去美元化、去西方化地投入中國內地和其他一帶一路國家的建設發展中。
進攻之二是廣納人才,歐洲正瘋狂搶掠烏克蘭的人才,香港應參與競爭,也同時爭取被美國西方驅趕的華裔人才,和各地因戰亂流失的人才,特別是中東、俄羅斯、中亞乃至東歐各國。香港大可依外國的例子,提供一定政策優惠,讓人才來港,自求發展,打破傳統依賴政府資助、現有企業為主的模式。作為自由港,開放門檻,主要吸引有創業能力、技術和資金的,給予政策制度方面的方便,讓他們發揮各自不同的關係、視野及資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