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香港備戰

國際風雲詭變,出人意表。即使一國之內亦難逃避外來的衝擊。美國早已認定俄羅斯和中國同為競爭對手。開始攻擊,屬全方位的鬥爭,也拋棄底線。中國嚴防,不能只被動守衞,而需預先布防,防患未然。以俄羅斯的例子,中國不得不急急備戰,不同形式的冷熱戰爭或已開展,或正部署,形勢已有緊迫的傾向。香港作為中國重要的城市,亦不得不作同樣的應急備戰,堅持兩手(平常與戰亂)準備。
在社會安全的層面,香港的水電、能源、糧食、副食品均有內地保證供應。疫情時無恙,除非戰爭直接涉及香港,應無大礙。醫療服務,香港已經分地區有多層面的系統,疫情時處理可能未如理想,卻大致暢順。第5波疫情初期的混亂,恰好作為教訓,也已檢討。若有大的自然災難時,相信可以應付。不過,調動機制可能要作檢討,進行改善,以應付部分地區可能出現網絡中斷的問題。年初中電電纜着火,引起大面積的停電,或可以此作為教訓,需要供電系統有多重保險,避免局部中斷對社會基礎設施、醫療服務的打擊。其中尤其是通訊系統,可能更需嚴格的安全檢查,把多重通訊網絡中央化同時分散網絡化。與內地駐港部隊合作,建立緊急應變的系統與機制,使在災難危急時,駐港部隊可以適時支援政府的公私營系統。
在社區層面,黑暴帶來的衝擊,使基層組織癱瘓。區議會體制受創沉重,幾乎失去作用,政府需要從新思考基層的社區民眾組織,重整和改善區議會功能,抑制其政治性,加強其與基層組織的聯繫、連接和合作。
以上或許是行外人的建議,未必完備,但提出的目的是希望政府與社會可以從備戰出發,建立根本的架構,再逐步把細分的政策施政填補,以策萬全。
在社會內部以外,香港應與深圳和珠海等毗鄰地區建立互相策應、人員轉移的規劃安排和配套措施。香港不是孤城,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迴旋空間。經濟方面,關鍵是金融。怎樣保持港元穩定和自由兌換,關係着社會政治穩定和大多數居民的利益。戰前、臨戰與戰時金融都不一樣,政府與中央政府可制訂各種應對方案。
備戰不是說戰爭必然發生,但從國家社會人民的利益出發,在當前國際形勢變幻莫測之下,政府早作預備,可減低大變帶來的衝擊、損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