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貧富懸殊臨界點 疫下民生太艱險

本港貧富懸殊嚴重早就不是新聞,疫下經濟凋敝更加劇窮人負擔,生活比任何時期都要艱難。樂施會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發現最貧窮及最富裕住戶的月入中位數差距大幅擴大,由疫情前的34.3倍,擴大至今年首季的47.3倍,令人嘩然。特首李家超即將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對扶貧如何着墨,全世界都在看着。
樂施會根據政府統計處2019年至2021年及今年第一季數據,將住戶月入中位數分為10個等級,得出上述的驚人數字。除了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外,貧窮人士的失業率亦高得驚人。今年第一季貧窮人士的失業率達26.1%,較非貧窮人士高出逾8倍,而這些貧窮失業人士超過六成為40歲以上。他們當中有六成失業達兩個月以上,25%更失業超過半年。以行業來看,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及低技術工種都屬失業重災區,許多基層已吃不消,樂施會形容為「臨界點」,敦促政府將最低工資上調至每小時45.4元,並落實一年一檢。
顯而易見,香港抗疫接近3年,社會仍未復常,經濟愈加低迷,最受衝擊當然不是富人,而是毫無議價能力的窮人。事實上,港府去年發表的《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貧窮人口高達165.3萬,貧窮率達到23.6%,較2019年增加16.2萬人,創自2009年有紀錄以來新高,近4人就有一人為貧窮人口,已反映港府愈扶愈貧。惟當時的林鄭政府面無愧色,自誇將一次過的現金項目和公共房屋等「須經濟審查的非現金福利」計算入內後,成功令44.1萬人脫貧,貧窮率亦跌至7.9%,拒認扶貧失敗,當然也不會有改善措施。
必須指出,歷屆特區政府都是嫌貧愛富,政策只知向大財團傾斜,扶貧不過走過場。正是這種敷衍輿論、心中無民的態度,致令扶貧政策搔不着癢處,花了大筆公帑便當功德圓滿,懶管窮人繼續瞓劏房,長者繼續老無所依,小孩繼續跨代貧窮,令問題積重難返。
現屆政府上場後,即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軍處理跨代貧窮問題,並推出「師友配對計劃」,可見新政府的確是有心人。問題是,本港貧富差距懸殊,僅為2,000名弱勢學生提供短暫的「師友配對」援助,顯然只是杯水車薪,市民期望政府在扶貧方面更有作為。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早前承認,以相對貧窮概念制訂的貧窮線有不足之處,包括界定貧窮指標單一,忽略經濟發展等問題,政府會積極研究精準扶貧。外界預料《施政報告》會有更多着墨,不妨拭目以待。
說到底,貧窮問題之下包含許多社會問題,包括房屋、就業、醫療、教育等等,執政者必須有極大決心才有可能改善萬一。目前公屋輪候時間長達6年,港府口說增加供應卻苦無良方;疫情之下各行各業叫苦連天,醫療、教育亂象更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港府最容易可以做到的,肯定是解除所有防疫措施激活經濟,否則別說窮人叫苦,全港各階層恐怕都只能攬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