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無創產檢之父 造福各地孕婦 盧煜明獲拉斯克獎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被譽為「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被譽為「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被譽為「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有「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的美譽,近日他憑血漿DNA診斷技術揚威海外,獲頒有逾75年歷史的「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以表揚他協助開拓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測方法,即以DNA分析為本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盧煜明也是繼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以外,唯一以中國為研究基地的「拉斯克獎」得獎者。他期望自己獲獎可鼓勵更多本地年輕人投身科研,「證明香港土生土長嘅科學家喺香港做研究都可以影響世界」!
盧煜明昨日中午在美國越洋接受訪問指,八十年代在英國讀醫時,首次接觸當時仍屬於新技術的「核酸檢測」(PCR),「教授話呢個技術可以改變世界喎,我都想學吓點樣改變世界」,遂嘗試將該技術應用於產前檢查,經多年努力終研發無創產檢,技術至今在全球十多個國家地區應用,本港亦有逾85%孕婦使用。
驗器官移植排斥 篩查癌症
他解釋,這項技術亦可用於器官移植手術中,檢驗受贈者有否出現排斥,也可用以篩查50種癌症,包括肺癌、肝癌和腸癌。有30%機會可以在早期識別出這些癌症,相信隨着技術愈來愈成熟,有望進一步提升測試準確度。他以鼻咽癌為例,指以往廣東有逾80%患者都在第3至4期才發現患病;但採用他研發的技術後,有70%患者都可以在首二期發現,指及早醫治可以將存活率提高10倍。
對於今次獲得世界級醫學獎項,盧煜明稱很榮幸與數名求學時期的偶像齊名,奪得「拉斯克獎」,下一步會否成為諾貝爾獎得獎者?他會以謙卑和平常心看待,繼續做出最佳的研究,其餘就交由評審決定。他又希望,無創診斷技術可以推廣至大灣區,但指兩地要打破多個瓶頸,包括讓DNA樣本「過河」,以及放寬專利註冊條件等,以加快研發流程。
75年以來第5位獲獎華人
「拉斯克獎」是全球最享負盛名的生物醫學研究獎之一,亦有「美國的諾貝爾獎」的美譽,此獎項成立75年多以來,盧煜明是第五名獲獎的華人。之前的華人得獎者分別是1962年獲獎的教授李卓皓、1972年的教授李敏求、1991年的「基因診斷之父」教授簡悅威及2011年的教授屠呦呦。其中,盧煜明是繼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以外,唯一以中國為研究基地的「拉斯克獎」得獎者。至今有95位「拉斯克獎」得主獲頒諾貝爾獎,比例佔25% ,但是過去4年諾貝爾得獎者中就有7位科學家曾獲「拉斯克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