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疫戰復常後的人才戰新策略

新冠疫戰纏磨兩年多,伴隨經濟與疫情風險初達平衡,港府探索性踏出「0+3」這鬆綁復常第一步,但前景究竟是觸底反彈?還是漫走下坡路?如何應對「風尾」餘波甚至下一波完美風暴?一切還待人才戰的終戰勝局。畢竟,人才實力決定綜合國力,人才爭奪早成「世界大戰」,海外地區幾乎同步的疫後復常,令人才戰更趨複雜譎詭,容不下政府再靠市場、數人頭、「食老本」,而應主動體現管治職能,主導目標為本的「選、用、育、留」新思維、新策略。
流失明顯 削競爭力
特殊的地緣和歷史條件,造就香港成為中西文化體制匯集、四方人才匯流的國際都會和非獨立政治實體,在全球人才戰中向具兼容折衷的特殊優勢,合力為這個城市「添磚加瓦」。可惜,香港這個人才「大熔爐」,近年正面臨「火熄柴移」的夾擊。
內在因素方面,過去兩年,香港人口自然增長及「淨流出」都出現明顯負數,而各種專業、技術職能和年齡組別都有人才流失,但作為最主要補充的單程證或「專才計劃」人數亦愈來愈少,形成結構性的人才問題。本來,有入必有出,但「有心人」的政治標籤化文宣,形塑凡離開者必是人才,亦多涉政治意向的負面氛圍,易為「黑暴」餘波及繼續窒礙特區施政預留空間,亦令問題治絲益棼、複雜難解。這已超越一般性的「軟對抗」,不能再等閒放任。
至於外在因素,特別是隨着後疫情時代來臨,除了最貧窮的國家或地區,各地都在千方百計搶人才振經濟,英國、加拿大、澳洲和新加坡等地更以「鬥切香腸」的形式,公然對香港人才作針對性的「掠奪」,如不及時應對,恐會對香港造成重大的連鎖衝擊,削弱香港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威脅已迫在眉睫,政府必須捋起衫袖迎戰。
人才既是社會之本、發展之源,香港再不能盲目遵循「大市場、小政府」的老規矩,繼續被動地「隱居」二線,而應積極有為地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和特區的重大需求、面向人民和企業的合理權益,按整體發展目標重新檢視相關的人才發展政策和方向,並且系統性進行人力盤點,認真培養本地新一代人才,創造更開放、更自由、更優惠的政策環境,引進和善用外來人才。更重要的是,人才政策的重點在「選、用、育、留」,人才「淨移出」應關心但不應誇大,能否配合內外發展需要?有否與時並進的新思維、新策略?才是人才政策能否助力社會復原前進的關鍵。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既要敞開胸懷國際化,又要在多元中維護團結,要鼓勵本地人才留港發展,吸引外來人才來港並且落地生根,就要將人才政策非政治化,妥善處理國際大都會的結構性問題,強化身份認同的矛盾,並且通過宣傳導引,讓大家接受作為公民的責任與義務,體現社會和文化價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