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利弊難料
港府順應「民意」,放寬多項入境措施,朝對外全面通關邁出一大步,但這也意味着與內地正常通關將更加遙遙無期,到底是利是弊,誰也說不清楚,只能留待時間驗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隨着入境措施放寬,出外旅遊的港人必定急增,而來港旅客未必會增加,這無異於鼓勵港人外遊消費,本地零售和餐飲等行業豈不是雪上加霜?如果對外通關無助恢復經濟,到底有何意義?難道只是為了方便出外旅遊?
眾所周知,香港經濟高度依賴內地,旅遊等相關行業更是主要靠內地客支撐,可見對內通關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對外通關。港府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奈何無法爭取與內地通關,只好劍走偏鋒先對外開放,這顯然是迫於民意或者說怯於輿論壓力,結果反而進一步推遲與內地通關。同為特區的澳門跟隨內地防疫政策,只有香港另搞一套,難怪澳門也不願放寬港人入境安排,更遑論內地。所以說,香港人其實很矛盾,一方面要求對外開放門禁,一方面要求與內地正常通關,世上哪有這麼多兩全其美的好事。
無可否認,作為競爭對手,新加坡確實比香港更加進取,近年不斷出招搶客,連郵輪也不放過,大有「趁你病攞你命」的意思。但香港也不必太過擔心,畢竟我們佔有天時地利,背靠內地龐大市場,而且得到中央全力支持,各種先天條件都勝過新加坡,何懼競爭。這些年香港發展不如新加坡,主要是自己不爭氣,社會高度政治化之下,整天紛紛擾擾,內鬥內耗,競爭力不跌才怪。現在政治紛爭少了,黑暴平息了,偏偏疫情沒完沒了,港府進退失據,令新加坡有機可乘,搶去不少人才和資源。
不過,這只是暫時現象,一旦疫情過去,內地恢復正常運作,經濟重新發力,外資必定再度蜂擁而來,到時香港自然會有另一番光景。數字顯示,即使受到疫情和中美博弈困擾,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今年頭8個月內地實際使用外資達到1,384億美元,增長20.2%。這說明一個道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香港作為中國的窗口,何愁外資不來。關鍵在於自己,只要香港徹底清除政治病毒,保持社會穩定,港府不再瞎折騰,昨天和今天失去的,明天必定會取回來。至於那些一心想做英國二等公民的黃絲,就由他們去吧。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