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航運倒退 業界:短期租約成致命傷

香港航運業逐漸倒退。 香港航運業逐漸倒退。
香港航運業逐漸倒退。
【記者林彥汛報道】香港曾是世界第一港口,不過如今「港口一哥」地位已被上海取代,更被後起之秀的深圳拋離。儘管特區政府仍視航運物流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但事實上香港航運業有如日落西山。有業界人士認為,香港航運業倒退,除受疫情影響外,與政府「口號式」處理問題,沒有長遠政策扶持業界,而短期租約制度削弱業界競爭力有關。更有議員批評政府任由業界自生自滅。
現時政府普遍以短期租約形式,向航運業界提供貨倉儲存用地,有關租約最多為期7年,在租約期滿後將以價高者得的形式重新投標。業界人士批評短期租約制度,令行業的不確定性很大,萬一不能重新續標等同結業。
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批評,有關制度對行業發展有影響,形容是「致命傷」。他以新加坡為例,指當地在提供有關租約年期為30年,比香港的7年長得多,這令業界能放心作長遠投資。而且由於重新投標以價高者得進行,拖高業界經營成本,變相削弱香港競爭力,等同將生意讓給新加坡和鹽田等港口。
缺專責部門 支援淪口號
蔣認為,即使政府將運輸及房屋局分拆成房屋局與運輸及物流局,但卻沒有專責部門處理航運業界事宜,反映政府對業界支援不足,「停留在口號式」,沒有完善的配套。他又以車位為例,指現時用作運輸的車輛數目與車位數目,為100比66,即100架車只有66個車位,令業界經常要違例泊車。
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認為,政府對行業欠長遠規劃,運房局改組是「換湯不換藥」,建議成立專責部門處理長遠規劃;議員李鎮強直言,政府對業界「愛理不理,口講扶持淨係講」,沒有完整規劃,指內地及新加坡都有提供大量補貼協助業界,反觀香港就沒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