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袁國勇:6月已爆第6波 免疫屏障多 復常不能拖

【本報訊】本港爆發新冠肺炎將近3年,社會近日不斷有呼聲要求「復常」。政府專家顧問兼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和3名港大學者發表文章,分析今年夏季本港的疫情走勢,認為可把6月開始的新一輪爆發稱作「第6波」,且第6波的粗病死率已降至0.097%。團隊估計,第6波粗病死率與第5波至今的粗病死率0.59%有明顯分別,因港人接種新冠疫苗比率高、第5波時已有不少市民受感染,社區具備防重症屏障有關,認為「本港抗疫已經進入新階段」,香港絕對有條件進一步實現以檢測代替隔離之「0+7」方案,甚至更進取方案,加速邁向復常。又指醫療界已更了解變種病毒,今年初大規模爆發的情況應不會再出現。
文章由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講座教授袁國勇、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臨床副教授陳福和和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聯合發表。文章指出,今年起第5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 BA.2.2病毒株引起,截至9月14日為止,粗病死率為0.59%;惟6月起疫情已轉由Omicron BA.2.2、BA.2.12.1及BA.4/5病毒株引起,粗病死率已經下降至0.097%,可稱為第6波疫情。
專家分析了港人接種率、社會免疫屏障及復常的看法,並列舉過去疫症的發展,認為當局應盡量容許打齊針者逐步回復正常生活,包括盡快落實第4階段「疫苗通行證」、進一步取消有關餐飲處所營業時間及每枱人數等限制,並容許打齊3針者在繼續戴口罩的前提下,回復正常生活。
倡尊重拒打針市民選擇
袁國勇等指出,本港已有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大眾已開始明白新冠肺炎在本港扎根及成為風土病。雖然仍有約6%人口未曾打針,但這批市民經過一年多之時間仍對疫苗有猶豫,再給予時間仍不會有大改變;社會應尊重這批市民之選擇,但本港復常計劃亦可向前邁進,毋須再等。
未打針的市民及其家庭成員須恒常做快速測試,一旦染疫便可盡早求醫和服食口服抗病毒藥。專家強調,只要處理得當、多管齊下,應能把本年冬季疫情高峰壓平,確保不會重現第5波規模的大爆發。
檢測方面,文章認為主要的恒常檢測應集中於有病徵者和高危人群,如未打針的兒童、長者、長期病患者和孕婦等,而且不一定要做核酸檢測,建議以連續數日快測的效果亦相若。團隊促請政府,應停止已沒有大實際意義的常規污水檢測及圍封強檢,這兩項措施應留待研究用途、在出現罕見爆發或在疫情低谷期出現早期爆發預兆時,作為輔助控疫的手段。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