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對外國通關
香港要通關,是要對外國通關為主,與內地通關可有可無。這種主張不是無知,便是夾帶一些政治考慮。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依靠不是本地的條件,而是傍依內地。外國企業,特別是金融業來香港,為的是中國內地市場、中國內地資金。為通關海外,不惜使香港防疫政策與內地脫節,給予內地通關製造更大的障礙,方便的不過是港人和居港外國人的出入港境方便,旅遊式的消費有所增長,卻對香港與新加坡等在爭取與內地結合的金融業發展有多少幫助呢?香港大張旗鼓地開放給外國,外國政策已躺平,疫情也未清理,由外國輸入的病例不少,若連入境也不加檢測,便是撤防,把香港的長者幼兒送羊入虎口了。
香港要做的應是先與內地通關,包括放寬檢測讓內地旅客和港人方便來港,因內地防疫嚴格,整體社區清零,發現疫病也多迅速抑制,內地客遠比國外客安全。要救香港經濟,無論是旅遊消費、商務來往、金融服務的交流聯繫,以至轉口貿易,內地來港升學就業和培訓,作用都大於單為金融和國際旅客的通關開放。若香港與內地通關加快,先單邊對內地開放而不強求雙邊對等,內地因素在港回升,也有利國際企業、人才來港恢復業務。同時讓海外來港的限制有序減少,更是穩妥促進經濟的策略。
逆向隔離是一個方法,但更重要的是香港與深圳合一,對疫症聯防聯治,可惜香港礙於偏頗的政治,一直抗拒與深圳同城化的合作。
事實上,一國兩制並沒有要求香港與內地嚴格隔離,主張這樣的不是出於無知,不知經濟社會交流不可斷絕,便是政治上另有懷抱,總是想把回歸後的香港自絕於中國大地。仔細看這持寧與外國通關不與內地通關主張的人,不少當是有外國護照、居留權者,他們不會從香港與內地的長遠發展着眼,反趁香港與內地困難之時,有心或無意地依從西方主張,給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發展,製造更多障礙。
政府要聽民意,但要分辨這是哪個群體與利益的民意。政府要平衡各方利益,但以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為念。通關不是小事,也不僅是防疫政策而已,此中大有水深,一如反修例不是單為反修例。香港政治形勢轉變,但社會裏的利益矛盾與外國因素的糾纏依然存在。為政者不能不小心謹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