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言必有舜:推動香港殘疾運動發展

香港殘疾運動員在歷屆殘奧、亞殘運等國際賽事屢獲殊榮,為香港人爭光,由1984年殘奧會起,至今已取得33面金牌、34面銀牌及47面銅牌,連同其他國際錦標賽,成績斐然。而殘疾人士精英運動,香港也算是發展得比較早,但未來如何推動香港殘疾運動,無論是精英化及普及化方面,值得大家去探討。
大家最熟悉的殘奧運動員,就是曾取得6面殘奧金牌的「神奇小子」蘇樺偉。但要孕育殘疾運動精英,除了運動員本身有不屈不撓的鬥志,也需要政策及體制上人員的支援與配合。
筆者日前與香港殘疾人奧委會代表交流,了解香港殘疾運動員及相關運動發展。如何延續這個榮耀與前人的努力,正是當下須部署的工作。與港殘奧會交流意見後,筆者歸納了幾個須跟進的重要工作。
一,須加強支援香港殘疾運動員退役後就業轉型,雖然目前有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因應殘疾運動員需要,需要有特定的工作配對或教育獎學金,以支援他們退役後轉型。二,香港須加強推廣殘疾運動並普及化,這可透過特殊學校或有提供殘疾人士服務的社福機構推廣,讓無論是視障、肢體傷殘或智障人士都可以有機會多接觸運動,發掘他們當運動精英的潛能。三,是進一步重視殘疾精英運動,例如明年9月舉行的杭州亞運會,已知會有直播,但應一併直播有香港運動員參賽的亞殘運賽事。而2025年全運會,當局也應該交代香港是否會舉辦殘疾運動項目。例如,是否可在港舉行硬地滾球。四,隨着全球殘疾運動項目的增加,香港也可探討推廣如坐式排球或叫輕排球等項目,發掘這方面的精英運動員。五,亦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檢討殘疾精英運動員的待遇及資助金額水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