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健康在您手:讀懂食物包裝語言 慎選零食

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或因工作模式有變,飲食習慣亦隨之而變。香港肥胖學會今年就第5波疫情對港人體重的影響進行了調查,發現超過兩成受訪者認為第5波疫情比過去更難控制體重,逾三分之一受訪者平均體重較疫情前增加一成。他們甚至表示已經出現抗疫疲勞,因此比以往更常食零食。可見零食是港人喜愛的居家抗疫小伙伴。
其實零食並不一定與肥胖掛鈎,關鍵在於對零食的選擇。在選購預先包裝的零食時,部分人會留意包裝上營養標籤表的卡路里含量,以及其他營養素的多寡。但原來包裝上的成分表及營養聲稱,亦能有助我們篩選和比較不同食物的營養成分,從而選出較健康的食品。
某些食物如果乾、果仁等,一般較難從營養標籤表判斷出它們所含有的糖或鹽分,到底是天然的,還是被添加到食品當中。此時,假如成分表中有列出糖、鹽或增味劑等成分,便能一目了然。
追求低脂 須防高糖陷阱
另外,我們亦需留意營養聲稱,例如「低脂」和「低糖」等字眼。雖然營養聲稱能助我們快速分辨出較健康的食品,但不應只專注於它所提及的某種營養素,其他成分同樣亦要細究。以乳酪為例,市面上不少果味乳酪都有標示「低脂」,看似健康,但「低脂」兩字容易令我們只着眼於脂肪含量,反過來墮入高糖陷阱。因此,除了要留意食品標籤的營養素數值,亦要留心包裝上的其他營養資訊。
精明地讀懂食物包裝,有助我們在選購零食時,避免攝取過多糖分、鈉質、熱量等。對於預防與控制高血壓、肥胖症及糖尿病等疾病,極為重要。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註冊營養師 邵嘉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