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應對衰退

香港現時面對的是內外經濟衰退的威脅。
在疫情未可通關底下,香港經濟衰退是難免的。政府用財政力量來刺激需求,屬正常的逆周期變動的因素,但沒有分析認清現在面對的衰退源在何方,可以怎樣對症下藥地應付,盲目的把復甦寄託在通關,過於僥倖。疫情變動,政府與社會是無法控制,國際上亦沒有足夠權威可靠對疫情變化趨勢走向的分析。香港現時疫情惡化,是第5波的餘緒,抑或是第6波的先兆?專家們預測疫情高峰回落的時間會否失誤,一如過往的種種預測?
疫情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香港的經濟復甦便難以寄託於短期的通關,反而更為保險的期望是疫情和未能通關的時間仍會維持一段時期,或許再有一年的延續。政府的經濟政策,或更準確的是逆周期、救急扶危政策與措施,要以此作為考慮,作出預案,免致衰退擴大而應對失措。
若一年疫情未改,未能正常通關,香港百業和中下階層市民的儲蓄會消耗,失業與收入大降的打擊既造成惡性循環,也使不少家庭與個人(尤其是貧困長者)不易維生。一年還不可能有經濟復甦,特區政府便急需擴大社會福利援助的網絡,保障中下層居民與貧困家庭不會陷於絕路,出現悲劇,或難以恢復的沉重打擊。勞福局要有緊急應對救助的措施,政府高層甚至應有跨部門小組專責其事。
經濟衰退的打擊會是頗大面積,影響深遠,特別是疫情已經兩年多,不少家庭積蓄耗盡,傳統家族之間的相互扶助,可能失去作用,他們依靠的便只有政府和政府多年積累的儲備。在經濟不景時,政府首要是保民生,推動經濟發展是必須,但緩不濟急。
推動經濟發展,可以有中長期戰略策略,但若還有一年不景,短期措施還是急迫重要,一是要保就業(也即是保人才),保企業(保經濟反彈的動力),科技創新產業要投資,卻不能捨近只取遠,傳統的產業也不應只是代發工資,而是助企業盡可能發掘潛力開拓市場,用改革來救企業,這便如內地精準扶貧那樣,要精準扶助受困的企業。政府應動員大學和業界深入經濟的基層與前線調研,協助企業提升效率,而不是動用公帑單只誇誇其言。
疫情與本地經濟或許還有可控之處,國際景氣逆轉,香港被動,但也應由政府帶領變被動為主動,這便看中長期戰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