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網課成績較差 兩成受訪學生退步

社創校園就「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需要與省思」的研究成果舉行發布會。 社創校園就「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需要與省思」的研究成果舉行發布會。
社創校園就「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需要與省思」的研究成果舉行發布會。
【本報訊】新冠疫情持續近3年,期間學校改為長期網上授課,對師生的教與學影響甚大。社創校園昨日就「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需要與省思」的研究成果舉行發布會,研究從今年5月至8月進行,500名中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另訪談14位老師。調查發現,所有受訪老師均認為網課期間學生的學術表現較面授時差,約兩成學生表現倒退,有科目合格率由70%跌至35%、功課及測驗平均分下跌。有教師亦觀察到,網課教學造成單向聆聽,令學生較難專注,亦難探索及發展對學科的興趣。疫情期間學生紀律問題亦急升,缺課、欠交功課、掛機及不專心的情況有所增加,甚至有學生未開眼、未刷牙,攤在床上上網課,不少初中生如執書包、寫手冊、坐姿亦要老師再教。
沉迷上網缺課自殘趨增
社創校園始創人謝思熹指出,在朋輩支援方面,疫情使學生太少回校,從而失去午膳、課外活動等共處時間,也缺乏能促進團隊意識的班際或隊際活動及比賽,使學生難以建立歸屬感及團體精神。有老師亦表示,學生太少與人面對面相處,降低其同理心和耐性,學生間小衝突增加,變得不願遷就他人。至於身心健康上,70%受訪教師表示疫情期間學生情緒行為問題如沉迷網絡、嚴重缺課、自殘等有所增加。社工疫情期間個案亦急增,有學校急需處理的個案達55個,佔全體學生21%。
針對種種狀況,教師在這3年來嘗試作出不少改善方法,如檢討並改進網上學習模式、將同樂活動移師網上舉行、以具娛樂性的方式拍攝教學影片,甚至設立網上遊戲學習平台,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外,香港教育大學鄧希恒博士提到,有約四成學生表示網課有助提升學習成效和興趣。他認為,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關鍵不是網上或面授的授課形式,而是教學內容與方式能否真正激發學生興趣與動力,這樣學生才會自發地喜歡學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