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一旦猴痘入社區 防不勝防最堪憂

一疫未平一疫又起!正當港府仍就新冠疫情大費周章之際,本港日前終於錄得首宗猴痘輸入個案。儘管當局強調有關個案在酒店檢疫期間被截獲,沒有流入社區,但猴痘對港人來說仍是陌生事物,當局的宣傳和教育又嚴重不足,加上野生齧齒動物極可能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本港既有鼠患又多野生猴子,風險不容小覷;何況病毒潛伏期長,一旦患者避過檢疫走進社區,後果不堪設想。
宣傳不足 一知半解
世衞組織今年7月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與新冠疫情看齊,當知疫情來勢洶洶。目前全球已有逾百國家或地區出現超過5.1萬宗病例,病毒極速在全球擴散,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惟港府對此好整以暇,當新加坡、南韓、台灣、日本等鄰近地區相繼錄得確診個案,本港衞生官僚依然就應對方法諱莫如深,直到日前本港終於錄得首例,才施施然表示已購入疫苗,料本月底到貨,擬先讓特定群組如密切接觸者、醫護人員、化驗室人員接種。港府不斷強調社區爆發風險不高,惟宣傳嚴重不足,市民看見猴痘有皮疹等嚇人徵狀,對其傳播和預防方法卻一知半解,加上當局防疫向來漏洞百出,根本未能釋除市民疑慮,人心惶惶自不待言。
本報急民所急,連日來詳盡報道有關猴痘的資訊,包括其歷史、傳染途徑和治療方法等。猴痘病毒最早在1958年被發現確認,當時實驗室研究用的猴子出現類似天花的水皰,是人類首次發現猴痘病毒;而首宗人類病例發生在1970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自此猴痘零星流行於非洲國家。惟今年卻發生劇變,猴痘流入歐洲,英國最先發現病例並在全國擴散,接着歐洲國家相繼中招,輸入美洲後美國疫情更是嚴重,至今確診病例逾20,000宗,成為全球第一。今年5月,以色列、阿聯酋分別出現當地首例,意味疫情開始殺入亞洲;及至6月,新加坡錄得首宗輸入個案,打響亞太第一槍;接着南韓確診一例;台灣、日本、菲律賓、印尼都錄得輸入個案。現在終於輪到香港,病毒會否流入社區,不能不令人擔憂。
這絕非杞人憂天。消息指出,本港首名確診者入境時已經發病,身體出現皮疹和淋巴腫脹,他卻刻意穿上長袖衫和長褲,入境時也沒有主動通報,直到入住西營盤檢疫酒店感到極度不適,送往醫院才被確診,是否有意瞞報令人懷疑。何況猴痘潛伏期長,由7至14天甚至5至21天不等,一旦患者入境檢疫期間一直沒有發病,直到進入社區一段時間才發病,病毒便有機會傳播開去。
傳播多樣 老鼠高危
外國專家指出,猴痘病毒為人畜傳播病毒,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體液或病變部位、食用受感染動物的肉、被動物抓傷或咬傷、接觸受污染的物體等;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則主要透過體液傳播,或透過呼吸道大量飛沫傳播,意味不僅不安全的性接觸才屬高危,其他人一樣有機會受感染。西班牙馬德里市便曾出現與桑拿有關的猴痘感染群組,證明患者若進入桑拿浴室或泳池等「玉帛相見」設施,一樣有傳播風險。此外,患者穿過的衣物、接觸過的被單一樣有機會播毒,檢疫酒店高危不必說,極端一點講,若患者到時裝店試衫,其穿過的衣物留有病毒,下一個試穿的人便可能遭殃。
難怪有人提出,經過新冠一役,戴口罩成為常態;他日再經過猴痘洗禮,人們除了戴口罩外,外出可能更要戴上長手套,人和人之間握手、擁抱等禮儀都要取消。新冠疫情本來已改寫了人們的出行和社交模式,猴痘更令人視社交禮儀如畏途,世界從此不再一樣。與此同時,本港環境衞生差劣,鼠患嚴重,全港18區,區區都是老鼠樂園。正因如此,香港才會成為大鼠戊肝全球首發之地,同時也是最多確診個案的地方。老鼠屬齧齒動物,誰能保證猴痘不會經老鼠傳播?更遑論本港郊區野生猴子極多,襲擊人類時有所聞,有沒有播疫風險,根本無人說得準。
弗備難,難必至。目前本港並未有專門針對猴痘的註冊藥物,一些針對天花的抗病毒藥物可能對猴痘具有療效,港府購入的正是這類針劑,惟供應緊張,數目肯定不多。港府防疫向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永遠後知後覺,見步行步,以致往往無法防患於未然。如今猴痘殺到,本報諄諄提醒港府嚴陣以待,別讓香港再承受多一次疫情打擊,但願能敲醒港產官僚遲鈍的神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