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利益固化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有一句名言:「這是經濟問題,笨蛋。」香港問題千頭萬緒,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歸根究柢還是離不開經濟因素。最近有項調查顯示,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一個多月以來,市民對民生及經濟狀況的滿意率明顯下滑,其中對經濟狀況不滿意率大幅上升至61%,滿意率僅18%。由此可見,新政府的蜜月期不會維持太久,如果搞不好經濟民生,再多的承諾都會淪為空談,再好的願景都會成為空中樓閣。
新冠疫情沒完沒了,加上地緣政治持續緊張,當然會影響經濟民生,但香港主要問題在於本身產業結構單調,過度依賴地產和金融,製造業基本消失。這個結構性問題不解決,即使日後疫情結束,經濟民生也不會有太大改善。而經濟民生不改善,社會不滿情緒必然不斷累積,部分市民更將不滿情緒發洩在中央身上,以致人心漸行漸遠,令反中亂港勢力坐大,也令外部勢力有機可乘。這些年社會愈來愈政治化,佔中之亂、旺角暴亂、反修例黑暴,一亂未平一亂起,正是這個原因。
其實,香港回歸後經濟不是沒有增長,去年GDP比97年增加了108%,在發達經濟體中算是中規中矩。惟貧富懸殊反而日益惡化,許多基層民眾總是覺得現在的生活不如以前,原因何在?主要就是因為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財富分配不平均,既得利益階層攫取了大部分發展成果,基層民眾僅剩殘羹冷炙,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深層次矛盾不斷激化。
以粉嶺高球場的爭議為例,面對社會強烈呼聲,上屆政府已承諾收回部分土地興建公營房屋,但至今未能落實。早前環境諮詢委員會經過長時間討論,也沒有提出任何建議,只是要求當局補交資料,這一拖不知又要拖到何年何月,建屋計劃恐怕又是不了了之。很明顯,高球場收地建屋計劃阻力重重,正是因為既得利益集團從中作梗,有行政會議成員更充當其代言人。貧者立錐無地,富者田連阡陌,無殼蝸牛上樓愈來愈難,富豪權貴卻霸地享樂,怎能不激起民怨?
國家領導人不斷強調「破除利益固化藩籬」,「讓經濟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不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即使蛋糕愈做愈大,基層市民也無緣享受。新一屆政府強調施政以績效為本,是耶?非耶?大家正拭目以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