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不平則鳴:變相年金未解壽則多辱

在本屆政府實施對5萬名合資格長者每月領取「變相年金」之前夕,一個團體召開記招,公布長者自殺率有升無減的情況分析,更有苦主家屬分享痛苦心路歷程,哀嘆港人「壽則多辱」,真實的「臨老唔過得世」的晚景淒涼,令聞者傷心,聽者流淚。誠然,社會福利署落實長生津的改善不是用來回應該記招,但長者自殺率高是不爭的事實。
香港人長壽情況位於世界各地前列,但若不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的話,則是「壽則多辱」了。因此,9月1日落實改善了的長生津,只能說是遲來的春天。何況,這個春天只給約5萬名合資格的長者(社署估計的受惠人數字),那麼對比全港「兩個長者便有一個窮」的45%貧窮率(58.4萬名窮長者),這個春天的時間是否太短了?太吝嗇了?
根據死因裁判庭每年公布的自殺數據統計,60歲以上長者去年的自殺死亡宗數創1973年以來新高,共446宗,相比青少年自殺人數高出30%至40%。團體研究分析有兩大特點:一是男性自殺比率較高,求助比例較低,同男性自尊心理因素有關;二是結構因素,多是獨居引致孤獨感日增,也促成長者自殺念頭增加。可見,只改善長生津、給合資格長者每月多995元的生活津貼,也不等如可讓長者安享晚年。人文的關懷才是無價之寶。
長者除了需「老有所養」,更需老有所愛、老有所關懷關愛,遠離孤獨隔離。對此,公屋長者的自殺頻仍,已不斷敲響社會的警鐘,可是仍未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關注和解決「居家安老政策」與「富戶政策」的自相矛盾,續把同住在職青壯親屬驅離公屋,讓單老或雙老孤獨生活。公屋變成老人邨,又豈符習主席的要求,讓長者「得到的照顧好一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