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跨國電騙陷阱 呃港人賣豬仔

電騙屬高科技、跨領域犯罪,也是集團式犯罪,擁有龐大的網絡。港人陷求職騙案遭禁錮在東南亞國家的「賣豬仔」案件持續引起關注,當局稱接到數十宗求助個案,受害人聲稱遭禁錮,當中二十多人已確認安全,部分人已回港,但仍有十多人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只有剷除電騙存在的社會土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口販賣毒瘤,政府必須多管齊下,多部門配合執法。
沒收護照 強迫行騙
港府高度重視案件,已經透過國際刑警與當地執法部門聯繫,並得到外交部駐港公署全力協助。求助案件愈揭愈多,當中受害人疑遭禁錮,多數在緬甸及柬埔寨,亦有個案涉老撾,當局仍然努力嘗試營救身陷險境的港人豬仔。數十名受害人絕大部分陷求職騙案,亦有人陷網上情緣騙案,騙徒取得受害人信任後,將其誘騙至東南亞國家。
犯罪集團手法大致是透過社交媒體、傳銷電話或朋友介紹,聲稱有「高報酬、低要求」的工作機會,誘使受害人到東南亞國家後沒收護照,並轉送到行騙中心強迫其行騙。
跨國電騙集團不斷擴張,對「新血」要求極高。如果參與者「跑唔夠數」,就會遭到毒打、轉賣;如果被害人不願配合,便會被當成人質,向家人勒索金錢;如果勒索不成,還可能被殺害、割走器官。電騙集團往往與當地腐敗勢力、地方武裝互相勾結,盤根錯節,要將之剷除非常困難。
近日警方先後拘捕多人,涉嫌「串謀詐騙」,部分人已被落案起訴;日前,案件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被告還押監房等候審訊。「串謀詐騙」是嚴重罪行,當兩名或多過兩名人士同意進行一項犯罪活動,已經構成串謀。根據《盜竊罪條例》第16A條和《刑事罪行條例》159A條,任何人干犯「串謀詐騙」,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監禁14年。
在2021年,警方錄得19,249宗騙案,較2020年的15,523宗上升24%。去年一萬多宗騙案中,有6,120宗為網購騙案,1,063宗為網上求職騙案。而今年的騙案更有上升的趨勢。另外,入境處為騙案設立的WhatsApp專線,至今收到逾280個訊息,惟僅4宗相關個案,其餘與騙案無關,另有130宗惡作劇,當局呼籲市民切勿濫用服務。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百業蕭條,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有騙徒以彈性居家工作、毋須學歷經驗作為招徠,在社交平台招聘「刷單員」,不少市民中招,被騙走畢生的血汗積蓄。網上求職騙案在疫情期間不斷上升,主要是騙徒利用疫下失業者心急求職的心態進行詐騙,市民應增加對不同種類騙案的認知及提升防騙意識。救人如救火,人命關天,當局責無旁貸,必須盡快救出人質,多管齊下打擊電騙集團,加強對市民的教育。社會各界應同心協力,務求把罪案撲滅於萌芽階段。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