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香港戰略

通關不成,香港不能坐以待斃。一方面努力找出措施克服疫病,精準防疫,也精準地有限度通關,減少現時的經濟民生困難。另一方面,香港也應好好規劃定出發展大計,不僅特首10月的施政報告有所宣布,香港社會整體也應認真討論商議,以便上下一心全力在疫後再出發。最近與朋友商談,有些大概想法可與讀者分享。
一是香港要拋棄對中央特殊優惠扶持的依賴,自力更生。中央推珠三角以助香港要感恩,但大灣區不是香港發展的方向,香港的優勢是外引內聯,走往世界。內地是香港的後盾和服務對象,香港的發展戰略只能是與世界連接。
連接是發揮優勢,認識大勢來進一步創造競爭優勢,不能天馬行空,好大喜功,也不能故步自封,抱殘守缺。大勢是美國霸權難恃,全球將會分成美國為首的西方與西方以外的眾國,包括中國、俄羅斯等。香港要維持與西方的聯繫,在西方政治制裁各國的邊隙找出立足之點,但發展的重心卻應與國際潮流相同,走向西方以外的眾國。香港要成為中國及非西方眾國的國際離岸金融中心,引進西方以外的金融機構,推動多元的國際化,超越股票投資的狹窄領域。
二是重建香港貿易與航運的國際樞紐作用。在「一國兩制」下藉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功能,用參與雙邊多邊貿易協議,編織新的全球貿易合作網絡。利用香港獨特的地緣經濟因素和中國內地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體系與消費品市場的優勢,香港可以全力發展轉口貿易,並把東西南北鄰近各地的產品銷往世界,把現時作為日本、美國食品亞洲最大轉運轉口貿易中心的功能,擴至其他各類工農礦產產品。航運配合空運以外,最關鍵是海陸空多式聯運,把大灣區變成香港的倉庫、轉運港和銷地。
三是知識中心,從金融與貿易衍生出來,加上香港中西交流的中介,西方與非西方的競爭與銜接。香港應開放教育,教育面向全球,成國際教育中心,至少是一帶一路的教育中心。廣納人才,從教育推展至科研、文化。香港要爭取的是與倫敦比併,不是現在的港人優先,近親繁衍。
香港面向世界堅持自由開放,以知識、智慧對全球大勢的了解與掌握來建立優勢,建立可傲視內地、亞洲、世界的全球化都會,協助國家與全球的全球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