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創新科技發展 兼顧上中下游

國家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將香港建設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通過深化香港與內地的合作關係,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無可否認,本港近幾年在創科方面的發展讓人眼前一亮。在上屆特區政府投入破紀錄的1,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的情況下,香港的整體創科生態環境非常蓬勃,本地研發總開支在過去5年裏增加了近百分之五十,初創企業由2015年的1,500間大幅增長到去年的約4,000間。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成功吸引了30多間海內外頂尖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和本港公司合作設立了約30間研發實驗室。結果香港在《2021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裏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
要點一,中下游發展欠理想。但筆者細心審視本港的創科發展形勢後,認為上游的基礎研究雖強,但中游的成果轉化和下游的產業發展這兩方面的發展就差強人意。大家都知道,如果香港的創科只注重於上游的基礎研究,由於沒有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的配合,就很難讓經濟直接得益。
製造服務業智能化
或者,如果其他地區把香港的創科基礎研究結果拿來進行中下游發展,就會讓該等地區的經濟受益,而非香港。因此,筆者希望在目前正在進行的2022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當下,就創科發展方面提出意見,供政府考慮。
要點二,上中下游三方面要全面發展。目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程度日益增加,很多行業通過將業務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來提升產業的技術層面,並朝着高增值產業的方向發展。政府應該順應這些趨勢,鼓勵並資助本港的創科機構全力發展中游的成果轉化工作,而方向正是要配合上述的行業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而重點則要放在量子訊息、物聯網、區塊鏈、新材料、新能源等有實際應用可能性的方面。
所謂的下游,指的就是將創科成果進行產業發展。眾所周知,下游的產業發展跟上、中游的性質不同,需要土地建設廠房和勞工進行生產。香港的土地資源非常貧乏,勞工成本也貴。但是,大家不要忘記,香港是大灣區的一部分,可以充分利用優勢互補這一點,跟大灣區內土地和勞工資源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合作,進行下游的產業發展。
即使是上游,香港也應該加強跟深圳和大灣區其他科技領先城市的合作,這樣做不但能進一步鞏固香港在上游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更可以把香港和深圳連成一塊,發展成亞洲的「硅谷」。
要點三,年輕人的出路。對於任何發展來說,人力資源都是一個主要因素。政府應該用盡一切方法,為創科行業培育和吸引人才。創科無疑是發展大勢,如果香港可在創科的上、中、下游方面都發展蓬勃,不但能為經濟發展作出無法估計的貢獻,更可以為香港的年輕人提供無數的高質素就業機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