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污染物損中華白海豚免疫系統

有研究指海洋污染物能夠通過中華白海豚母胎傳播,影響胚胎免疫和內分泌系統。 有研究指海洋污染物能夠通過中華白海豚母胎傳播,影響胚胎免疫和內分泌系統。
有研究指海洋污染物能夠通過中華白海豚母胎傳播,影響胚胎免疫和內分泌系統。
【本報訊】棲息於大嶼山西、南海域一帶的中華白海豚,近年數量有下降趨勢。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公布一項關於珠江口環境污染與中華白海豚健康研究項目,發現有部分擱淺個案與年幼的中華白海豚有關。研究同時指出,海洋污染物能夠通過母胎傳播,影響海豚胚胎的免疫和內分泌系統。
上述研究由中山大學教授吳玉萍及其團隊負責,由2017年7月起至2020年6月展開為時近3年的研究。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主席陳晴表示,基金在2015年起的5個年度中,資助超過150個科研項目,包括與本地大學合作,進行有關淡水龜、馬蹄蟹及鯨豚的研究,以維持本地生物多樣性。
觀察一年 只見554條出沒
據漁護署早前發表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截至今年3月,研究團隊過去12個月在全港10個調查區航行6,566.1公里,並在船上及直升機上共觀察到158群中華白海豚,總數達554條。
填海影響 北大嶼山鮮見蹤迹
期內,中華白海豚經常在西大嶼山水域及分流半島一帶出沒,卻較少在西南大嶼山的北部出沒,在北大嶼山更只有西端的水域有零星出沒紀錄。報告指北大嶼山大型填海及近岸發展工程相繼推行,其使用量並未有任何回復的迹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