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短中長期三招 牙科街症紓困
公營醫療服務是社會保障的四大支柱之一,但系統性的「超飽和」,令整體服務陷進左支右絀的困境,為醫護人員、病人、服務質素帶來「三輸」壓力,更對政府管治和社會民生疊加衝擊。最近被熱炒的牙科街症輪籌事件,瞬間將問題激化並形成側擊逼力,政府宜速正視,並即時行動,以牙科服務為平台,以政策資源為手段,有擔當有能量地展現善治新格局。
開源節流 調整服務
香港的健康醫療服務質素卓越,但隨着人口老化和持續提高的服務要求,包括牙科服務在內的所有公營服務,都難免會面對供求關係的臨界極限。醫護人手不足、服務供不應求、服務設施超負荷、服務收費易受市場價格影響等,都成為激化牙科服務問題的主要變數,但萬變不離其宗,只有開源節流增加資源的短中長期三手段。
在西方的現代醫學體系中,牙科的發展軌迹與治病救人的「主流」醫學不一樣,各本專業、相輔相成、平行發展,協作合力維護公眾健康。在香港,基於資源分配和服務提供的考量,牙科服務向由私營體系主力承擔,政府則集中負責「主流」醫療,亦將其列作公務員福利,彼此分工分責明確,相互協調,行之有效。然而,伴隨人口老化和社會需求提高,政府雖已全面因應,盡量騰出資源為公眾提供緊急街症服務,並調動關愛基金及其他行政和財政資源,多途徑地支援和擴大公營牙科服務,但無助破解程序規條、緩不濟急的現實瓶頸,拉不近供求差距。
平情而論,讓正受牙患煎熬的病人要跨區或通宵排隊輪籌求診,不少人更是輪候失敗而需「再痛一會」,情況怎也說不過去,特別是經媒體曝光,公眾情緒漸呈激盪,政府不但要坐言起行,更要讓公眾看得出、感受得到。第一,在短期開源方面,政府應以便民和即時見效為目標:(一)全面檢視並適度調整牙科街症的服務部分,適量增加對公眾服務的地點、時間和名額,盡量爭取區區有牙科街症診所。(二)彈性調配各街症診所的診症時間,爭取除公眾假期外,日日有街症。(三)從內部抽調醫護人員,支援和加大街症服務。(四)若未能即時抽調足夠的人手和診所,可考慮以加班或津貼形式,招聘已離休員工或加強公私營合作,負責任地即時滿足市民的需求。
第二,在中期措施方面,應兼具開源和節流功能,可以考慮參照西醫的做法,引進更多海外人才,並且改善服務條件,挽留本地人才並鼓勵已離職者重返行業。同時,通過關愛基金和基層醫療體系等現有機制,以及積極推動公私營合作,加大對公營牙科服務的支持力度。
第三,至於長遠措施,就是全面檢討牙科服務的政策目標、定位和資源配置,將其歸屬醫務衞生局,正其名、行正事,另闢新出路新思路,系統性優化完善香港的牙科服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