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打擊衞生黑點 加快美化市容

特區政府日前展開為期3個月的「打擊衞生黑點計劃」,要求各部門着力清理全港600多個衞生和街道管理黑點。多名司局級官員輪流落區視察,誓言會以多管齊下的方式,為香港建立保持環境清潔和愛護市容的新文化。
虎頭蛇尾 互相卸責
市民普遍支持今次計劃,但同時質疑其成效與可持續性,皆因過去多屆政府都推行過類似的清潔計劃,但大多是虎頭蛇尾和治標不治本。在計劃開始時聲勢浩大,將目標街道及後巷清潔得乾乾淨淨,但行動結束後不久,相關地點往往又再滿布垃圾雜物和積水蟲鼠。對於一些需要多個部門合作處理的老大難問題,相關部門繼續互相卸責,對問題源頭遇難避事,導致情況很快便故態復萌。
以今次引起關注的後巷廢棄電單車問題為例,審計署早於20多年前便發表報告提出關注,建議政府修例加強打擊車主胡亂棄置車輛。但直到審計署2019年再次批評有關問題,申訴專員公署再於去年展開主動調查時,相關修例工作仍未完成,廢棄車輛問題比20年前更嚴重。官員指後巷廢車問題主要涉及4個部門,多年來無人願意牽頭,現已弄清相關分工及由哪個部門主理。不過,對於同樣猖獗的公路廢車、停車場廢車和鄉郊地區廢車,是否也會一併處理和有人牽頭,還待觀察。
官員巡區時亦指出,舊區的衞生黑點部分源於樓宇管理不善,尤其是「三無大廈」無人妥善處理垃圾及清理樓宇的公用地方所致。有關問題源頭眾人皆知,過去多年,政府亦用了不少資源和方法,促使部分樓宇成立業主組織或法團;部分業主及租客亦願意抽出時間,義務處理大廈公用地方的清潔、維修及管理工作,但往往因缺乏其他業主的合作和沒按時繳交管理費,不久便意興闌珊。坊間提出過不少解決辦法,包括善用科技,以小區方式聯廈聯管,修例授權當局先清潔、後追錢等,但政府多年來都未見實質行動,繼續因循沿用已證明成效不彰的舊做法。
筆者認為,要避免有關衞生黑點很快便打回原形,除了修改法例、加強執法和宣傳教育,還需在完成清潔後,盡快以至同步進行相關的修葺和美化工程。簡單如為後巷的牆壁及渠管重上一次油漆、加少許漫畫及設計、改變地磚顏色、增加綠化、更換路邊的欄柵及標誌牌等等,技術不難,開支不多,但對於改善市容、提升「幸福感」則效用顯著,還可增加市民丟棄垃圾時的壓力和「罪咎感」。不少建測規園界的專業人士都樂意參與有關工作,攜手為香港的都市外貌帶來新氣象。
而部分舊樓和舊區的衞生及管理問題,始終要透過市區更新和重建才能徹底解決,藉此擴闊行人路、取消不必要的橫街窄巷,以及重新將住宅、商業及工業樓宇分開,減少因混合用途而產生的衞生、氣味和噪音滋擾。希望新一屆政府真正做到敢於擔當、善於作為,為香港的城市發展開啟新篇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