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廣招人才

香港近一、兩年移民外出大增,其中有政治因素,但最大的是經濟因素,包括英國等國家向香港爭奪人才。香港從來都是移民社會,本地從外而來的移民,不管是從內地或東南亞地區,都心願移民往歐美發達國家。最近,如英國開放給香港居民往居住和工作,容許隨後移民,當然吸引不少港人。
香港應對之策不是單單政治責罵英國,而應急起直追,在爭奪人才方面與國際(不僅是英國)競爭。以往聚焦於內地,但引進英才的政策效用不大,內地移民香港的藝人、音樂家、商界精英,少有在港發展,也不大融入香港社會。而內地更熱衷移民歐美,香港至多只作中途站。特區政府並沒有把引進人才政策與香港經濟發展的戰略連結,起不了積極作用。
當此人才外流,本地生育率下降,人口老化嚴重,而國際競爭也日趨激烈,特首李家超公開說要爭取人才,反映政府開始擔心。但要政策能起最大的作用,需要政府有未來發展的戰略與規劃。引進人才不是僅招攬少數精英,而應是與發展戰略配合,有方向、有步驟地推行。
例如,香港的大學以至大專院校要取消對外來學生的配額限制,大開中門地招攬海外學生,使他們日後變成香港居民或親港、知港人士,擴大香港知識階層的規模和國際聯繫,打破排外和近親繁衍的狹窄辦學心理。把有大專教育學歷和在校人數佔社會人口比例大幅增加,從根本來改變香港社會的知識組成與結構。這樣的大專教育擴張要與香港的產業政策、科技創新政策相配合,改變現時教育體制過度偏向於工商管理的進口學科的失誤。
又例如,香港為推動今後與東南亞發展的合作,重點招收東南亞學生,並且倣效英國,給予東南亞各國主要大學畢業生來港居住和工作的簽證,至少他們有一、兩年暫居的簽證。
再例如,香港反倒向英國及澳、紐招手。同樣地讓當地主要大學畢業生來港暫居和找工作,一、兩年為限。香港市場對這3國的醫療人才開放,招攬他們來港執業,先是公營體系,繼而是私營市場,排除本港醫療既得利益集團設立的保護主義屏障,也集中招攬金融、法律、會計等專業人才,政府設獎勵津貼。
香港要發展為中國的全球最大金融中心、國際大都會,有目標、有戰略的開放型引進人才政策才是關鍵。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