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出口教育
在學院開辦關於兩個一帶一路國家的碩士課程,應是全球首創,因此在開拓生源時頗費力。學生與家長們都不清楚這樣的課程,尤其是堅持多科際,跨越傳統學科的界限,又着重與西方主流不同的觀點。招生初期十分困難,學院資源不足,也缺認同。課程經政府審批後,第一次招生離開學只有3個多月,結果兩個課程只招了13位學生。
不過,一帶一路發展是全球大勢,內地社會也逐步認同,我們又堅持教學嚴格要求,一年兩次招生,招生人數飛躍增加。今年9月為第3年課程,收生已達128人,加上1月招生,在學人數便近200人。若不是審批有學生人數上限,收生人數當超越此數。今年1月新學期的招生在10月中才終止,現時已有上百名學生報名,多屬內地「211工程」大學的畢業生。兩年的時間,課程便廣為人知,吸引到眾多有志的學生,即使學院的名聲與資源有限,也足證一帶一路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我們的學生為三、四十歲的在職人士,不少是企業家。從內地脫產或半脫產來讀這個首創課程,便不是追求文憑,而是希望學習一帶一路發展的知識,為進一步發展他們的事業作準備。這與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同,也顯示出頗多事業心重、要求發展的人志在一帶一路。相關的知識與資訊缺乏,我們的課程正符合所需。
香港近年大學發展的趨勢是競相到內地設分校,分享內地的生源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種資助,反而沒有認真規劃香港教育的發展。
香港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和國際大都會,應該是知識型的社會與經濟,教育便應是發展的重心。香港人口老化,學生減少是事實,但為甚麼不可以廣招海內外學生,在香港作育英才?香港不應與內地大學競爭資源,但香港真正的資源不在有多少錢,不在本地人口多少,而是本地體制可以吸納海內外人才。利用百年積累的中西文化交流和人脈血脈關係,有內地難以有的國際關係、國際文化認識,在「一國兩制」的平台上,發揮中外連接的作用。
香港在大灣區的作用應是把大灣區連上一帶一路的廣闊新世界。對內地、對海外,香港的目標應是出口知識、教育。為甚麼要把資源人力放在大灣區設分校,而不去把香港建設為一帶一路的知識教育中心,依靠大灣區的支持,出口教育?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