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應建立公私營醫療系統合作

香港跟很多先進國家一樣,人口呈現明顯的老齡化趨勢。這種趨勢會對社會造成相當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在醫療保健服務方面。
要點一:人口老齡化的後果。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可持續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賴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勞動力之間取得良好平衡,也就是說,社會裏有足夠的青年勞動力,支撐因要為長者提供醫療保健而出現的財政支出。然而,從數學概念上來說,人口老齡化是個相對值的問題,換言之,人口中長者的比例增加,年輕人的比例便會減少,也就是能產生財富的勞動力相對減少,這種轉化會對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產生深遠影響。而在醫療方面,高齡群組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比年輕人高得多,加上長者比例隨着人口老齡化增加,對醫療保健的要求只會更大,整體社會需要相應投入的資源也必然更多,這都是不難理解的。
要點二:通過公私營醫療系統合作解決問題。
筆者認為,政府在面對因人口老齡化而對社會資源造成日益嚴重的壓力時,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在醫療方面建立一個公私營醫療系統合作的生態圈,積極增加公營醫療系統全方位的人手供應,提高醫護人員待遇,挽留公營醫護人才,藉以改善目前公私營醫療人手失衡狀況。政府也應加強公營醫院、私營醫院和護理院舍之間的合作,推出先導合作試點,以求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目前本港不是沒有醫療公私營合作,但實際上只是由醫管局把像高階造影、白內障手術、胃腸道內窺鏡檢查和膝關節置換術等要等很長時間的服務,外判給私人醫療保健服務提供者。外判工作是由醫管局提出,私人醫療機構只有按協議接受工作或不接受。這狀況根本談不上是對病人的共同護理。
策略採購符社會需求
要點三:策略採購式的公私營醫療合作。
現行的外判式醫療公私營合作在根本上出了問題,在醫療保健上進行公私營合作的最終目的應是促進市民的整體健康,而不僅僅是縮短病人在醫管局系統下的服務等候時間,進行策略採購式的合作就更容易達致最終目的,也更符合社會需求,現正進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就是策略採購的一個例子。篩查計劃通過檢測早期癌症並在癌變早期階段找到息肉,那不但讓檢測到的大腸癌更容易治療,病人的愈後情況也大大改善。由於大腸癌是本港癌症中第二常見的癌症,篩查計劃可以在中、長期有效減低社會因要應付大腸癌而付出的醫療和經濟負擔。
新一屆特區政府在共建關愛共融社會的政綱裏有四大核心政策,當中「優化醫療護理系統」和「關懷安老助弱解困」兩項都跟本文有關。因人口老齡化而對社會資源的壓力日益增加,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與其等到問題嚴重才着手處理,倒不如及早對問題徹底檢討,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