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新時代大學生要認識新使命

巍巍學府,使命傳承,高等教育政策既是百年大計,大學的主業亦在立德育才,都亟需深遠思考和縝密規劃。歷經學運躁動、社運躁亂的震撼,社會正「由亂而治及興」,多間大學的管理層亦在更替,教育事業處於新時代的新起點,DSE放榜則適時吹拂教育新清風,在在催逼大學和大學生從象牙塔中重新醒覺,自覺承擔新使命新作為,思索以國民身份看待未來,以知識回饋社會,以行動去支撐本地、區域和國家永續發展的新路向。
回歸以來,高等教育體制多番蛻變,取得令人振奮的成就與發展,但亦面對風雲變幻的挑戰,更出現顛覆性的錯誤、動員或被誤導。今天,要重新出發,就要因應內外新格局,並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為大學教育重新思考和定位,不僅向學生傳授「21世紀技能」、社會責任和歷史擔當,並有足夠的韌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出應有的貢獻,應對新時代的挑戰和機遇。大學是「自由、開明、包容」,推動社會改革的場所,但這並不等同政治上可任性放縱,片面鼓吹和執着,更不應自視為「法外飛地」,將大學生的一腔熱血引導到暴力挑戰社會秩序之上。經歷過往的逆亂,就需認真檢覈和糾正過往在制度、權力、自由和運作上的紕漏和不足,將未來的希望和目標全面回歸制度和法治。
未來的路沒有現成指南,但從新起點出發,就要追求卓越,致廣大而盡精微。身處大有可為的新時代,政府應主動承擔,既要制訂明確的政策目標和資源配置,亦要調動官產學研的能量,主動檢視不同範疇,穩站前瞻性和全局觀的視角維度,設定對未來的期許和更多元的價值取向,建立基本的互信和共識,進而培養出能為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需、為國為港所用的人才。
東升西沉 發展大潮
建設一流大學,關鍵是培養一流人才方陣,但香港需要怎麼樣的人才?須強調,片面以西方價值為核心的教育邏輯和學術知識,只會迷失自身的文化根源、自主知識體系、思想思識和道德判斷,易被國族化、國際化、本土化所相互撕扯。面對「東升西沉」的發展大潮,新時代的大學管理,便應頭腦清醒地走出新路向,擔承新使命。要改革整治,大學需管好教育質素和校園秩序,不能以「院校自主」為「護短」或卸責藉口,並要正視文化和價值差異,不再唯西方文明是尚,不容泛政治化,而需秉持「中為本、外為輔」原則,推動國民教育、愛國教育,強調「國家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歷史自信」,不民粹但絕不「迷外」。
在着手培育人才,研究及解決香港面對的問題外,教育當局應擴闊視野,着眼區域和國際交流,促進更豐富的學術成果,並要着重大專院校能為區域發展帶來的溢外利益,制度化和恒常化與內地院校的交流合作和官產學研合力,相互貢獻知識經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