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情:學童遠走 議員叫搵外來生補救

適齡學童人口大降。 適齡學童人口大降。
適齡學童人口大降。
愈來愈多港人選擇移居他邦,儘管政府刻意淡化,指移居不是移民,但適齡學童大減已成為不可迴避嘅事實,並為本地教育界構成不可忽視嘅危機。身兼教聯會副主席嘅選委界議員鄧飛就有進取嘅諗法,建議引入外來學生來港撐場,包括內地同東南亞學生。但喺通關無期同埋大批教師離職嘅情況下,佢所提出嘅究竟係「張良計」,定係「蠶蟲橋」呢?
香港出生率長期偏低,唔少學校早就面對收生不足嘅問題,而近兩年嘅移民潮,就更加劇學校面臨縮班或停辦嘅危機,就連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都承認問題短期內難以改變。而鄧飛就將目光投往香港境外,尋日佢提出應對之道,指長遠而言必須招攬境外學生,支付全額費用來港就讀。講到學生嘅來源,內地人就當然係首選啦!不過,東南亞嘅華僑子弟都得㗎。佢以直資中學為例,指其單位成本係一個中學生9萬幾蚊一年,但就算係收10萬蚊「對於內地家長嚟講根本就唔係乜嘢咁重嘅負擔」。佢又認為可以先由香港嘅私立學校或直資學校做試點,之後津貼學校都可以嘗試呢個做法。
大批老師離職 教育界陷危機
不但適齡學生減少,本學年教師離職嘅臨時數字就較上一個學年增加逾一倍,高達4,050人。鄧飛坦承教師流失率上升,仲話流失嘅中學教師,以任教英文科居多。佢又提到有讀緊小學嘅小朋友自信英文程度較好,移民外國會較易適應,同埋有家長希望仔女到海外讀書。
對於香港中學議會及十八區中學校長會聯席早前建議凍結中學開班數目,按各區人口彈性調節每班派位數目。鄧飛就認為凍結開班嘅做法只能為收生問題「短期止咳」,長遠要引入更多境外學生,否則學童人口持續下降,只會令香港嘅教育品牌瓦解。
對於教育局指未來會透過重置、合併、停辦等方法穩定教學發展,鄧飛認為,學校合併難度不在於行政安排,而係被合併嘅學校所屬學生是否願意到新校就讀,政府亦需要施以額外手段,例如知會小學喺派位時毋須再選個別學校。
鄧 飛鄧 飛
鄧 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