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安心出行擬加辣 效用成疑兼擾民

梁同學指政府沒有考慮染疫人士的感受。(朱崇德攝) 梁同學指政府沒有考慮染疫人士的感受。(朱崇德攝)
梁同學指政府沒有考慮染疫人士的感受。(朱崇德攝)
【本報訊】本港防疫政策「五時花六時變」,以致過去兩年多慘釀5波疫情,食肆多次被禁止晚市堂食、多個處所被勒令關閉,百業停頓嚴重影響打工仔生計,市民身心飽受折磨。就相關措施4月底起逐步放寬,市民稍為喘息不足3個月之際,當局日前預告正參考內地做法,擬「安心出行」設實名制及加入「紅黃碼」等,社會普遍質疑無助防疫兼擾民,而專家更提倡「混合免疫」,包括逐漸放寬防疫辣招,以避免冬季時新一波疫情重臨時醫療系統崩潰。有市民反映,當局新做法令人難以適應,認為無必要性;有議員亦期望盡快放寬抵港人士檢疫日數,令旅遊業及本地經濟盡快復甦。
市民斥政治決定凌駕防疫
市民張小姐稱,疫情至今超過兩年,政府經歷5波疫情仍無推出相關政策,難明現時為何加辣,直斥「已經沒有必要」,認為普羅大眾對新政策不滿,甚至覺得是擾民。陳先生擔心倘安心出行要實名制,害怕有商舖或不法分子擅自使用市民個人資料,進行不法行為。他認為,不影響私隱,為控制疫情而推行有關政策是無可厚非,但初期必定會引起市民反感,「最終要安裝嘅話,只可以慢慢適應」。
從事酒吧業的毛先生形容,目前防疫政策取向「好像是政治決定大於政策本身」,防疫時鬆時緊,令人摸不清政府指標。對於政府表示會聆聽市民意見,但他認為難以改變到政策方針。被問及會否擔憂酒吧再次停業,他感嘆「其實都無話驚唔驚,Sad(悲觀)啲咁講,要適者生存,唔到我哋(市民)決定」。
議員促縮減檢疫期助復常
議員姚柏良認為,當局目前應盡快縮短檢疫日期,實施「3+4」方案,即3天酒店檢疫、4天居家隔離,以處理香港市民回家難的問題,以加快檢疫酒店流轉,且讓香港逐步恢復商務往來和連通國際,協助旅遊業復甦。議員田北辰認為,安心出行加辣是多此一舉,更對抗疫成效存疑,如實名制難以執行,形同虛設,又認為目前確診者佩戴電子手帶是最簡便方法,期間根本無法外出。
另外,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等4名專家日前撰文,建議在夏季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令社區有低度傳播,以便達致更好的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產生的「混合免疫」效果,從而避免醫療系統在冬季崩潰。但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疫情未平穩之下放寬措施,或加重醫院負擔,建議當局做足準備,包括提高幼童和長者接種率,以及提升醫院核酸檢測速度,以免結果滯後導致醫院出現傳播。
從事廣告業受訪者認為,政策指引不清晰。從事廣告業受訪者認為,政策指引不清晰。
從事廣告業受訪者認為,政策指引不清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