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疫情尚未清零 經濟險些躺平

自新冠疫情以來,抗疫舉措被人為地劃分為清零派與躺平派,中國是前者,西方是後者,並將其上升到制度之爭、國力之爭、意識形態之爭,愈來愈政治化。如今面臨的尷尬困境是,病例無法清零,但老百姓的信心、耐心、錢包快要被清零;抗疫不搞躺平,但拖累經濟已經快要躺平。
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二季度數據,經濟增長僅0.4%,距離衰退已經咫尺之遙。年輕群體失業率攀升至近20%,考慮到相關統計口徑,實際情況更加惡化。這對於多年來習慣了高增長、低失業的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心理衝擊,甚至可以說是創傷。且由於持續高壓的抗疫措施,百姓對未來預期愈加悲觀,居民儲蓄規模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經濟不景氣的另一個表現是諸多風險集中爆發。河南村鎮銀行爆雷;多城樓盤爛尾,業主集體拒付房貸,房地產、金融行業風聲鶴唳;互聯網大廠集中裁員,中小企業成批倒閉。而各地的抗疫管控層層加碼,如北京的最新舉措是禁止酒店承辦婚宴、壽宴、生日宴,倡導「非必要不舉辦」。試問,誰家的婚禮是「非必要」的呢?百姓的一切都是非必要,非必要不出國,非必要不出門,如今輪到非必要不結婚;官方一切都要求清零,病例清零,上訪清零,案件清零,如今結婚、生日也要清零。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從「先富起來」到「悶聲發大財」,再到「不折騰」,中國老百姓幾乎將全部訴求與精力用於發家致富,相應的在其他領域則表現冷淡,無欲無求,官民總體相安無事,這是中國經濟屢創奇迹背後的重要特色。然而,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如果發家致富的路被長久的堵塞阻斷,失去了改善生活、改變命運的希望,再溫良恭儉讓的順民,都難保不會鋌而走險。
監管調控 矯枉過正
堅持清零的理由就是若不清零,大量老人將首當其衝受影響,醫療衞生體系將被擠垮崩潰。但長久持續高壓緊繃防控,卻極有可能先導致經濟系統的崩潰、人心的崩潰。大量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已因失業和圈禁被推到絕境。中小企業低迷,更加劇了就業難,這對社會穩定的破壞與影響,恐怕更甚於前者。
信心比黃金更寶貴。近幾年一些監管調控舉措矯枉過正,帶來一系列消極影響,比如歧視民營企業,污名化妖魔化資本,過度打壓平台經濟和房地產。疊加防疫影響,往往剛推出的恢復經濟措施,就被一刀切的硬性封控、靜態管理斬得七零八落。尤其面對傳染力更強但危害降低的Omicron,官方手忙腳亂、疲於應付,百姓更是疲憊不堪。
二季度的數據已經警醒,中國經濟傷筋動骨,再經不起折騰。當務之急是打破「心魔」與執念,該糾偏的糾偏,該叫停的叫停,以有力的調整來恢復百姓信心;否則整體的低迷士氣進一步蔓延,終將會反噬包括抗疫在內的諸多成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