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老有所醫:大眾醫學 精準醫學 個人醫學

世俗醫學 大眾標準醫術
現代醫學在1950-1980s是全盛時期,藥物效果明顯。近卅年西方醫學注重統計數據,將藥物研究大眾數據關連結果(未必是因果)假設適合每個相同病的病人,成為一刀切正常醫術標準(One size fit all),較少處理每人體質不同。藥廠贊助研究發表的大眾數據,成為醫生助人的新信心理據。結果病人身體屬於大眾,病少斷尾長期病長期吃藥情況流行。西諺有云:某人的良藥或是另一個人的毒藥。近年醫學研究每病人不同之處,兩個方向發展針對個人體質不同的個人醫學 (Personalized Medicine)。當一個人生「慢性病」但表面健康,你認為生命(怕死思維)或生命力(正向思維)重要?
精準醫學 醫治生命
精準醫學(Precision Bio-Medicine.To Do),以物質主義生物醫學為原則指導思想,相信軀體就是生命要用物質修理。針對個人體質中生物基因(Gene)不同而研究。研究發現,一些病與某些基因變化有統計關聯。逐漸數據愈多愈有信心認為是因果關係,界定為可研發的藥物目標。
人性醫學 醫治生命力
人性醫學(Personality Medicine.To Be),信號醫學(Biosemiotic Medicine)為原則,相信神經信號代表生命力指導身體物質變化。針對體質受神經質操控,研究個人語言習慣口頭禪(Nurture Meme)及民族文化基因(Culture Meme)。人性創造自己身體命運(Personality性=Personal Reality命)。科學研究早證明神經線路信號系統質素與身體質素有統計關聯。而基礎物質醫學研究證明神經負信號令全身細胞微發炎,變為局部病發,是絕對因果關係,但影響力度因每人信號強弱而不同。而病人慣性語言,人言為信,直接反影信號系統操控自己細胞行為。信號醫學,情緒腦訓練(EBT—Emotional Brain Training),個人成長(Personality Development),發揮神經信號系統自愈身體病潛能,改變細胞習慣行為,對所有情緒身軀,無名腫毒或有名疾病都會幫助。張錦暉醫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