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移民潮下競爭減 大學門檻易跨過

中學文憑試今日放榜,共誕生8位狀元,學生考獲佳績固然可喜可賀,但隨着移民潮愈演愈烈,大學學額的競爭亦不如往年激烈。今年約有42.1%的日校考生考獲大學入場券,平均1.15人爭一個學位;對比2018年的平均1.6人爭一個學位,以及2019年的平均1.5人爭奪一個學位,今年的入學機會明顯增加。
考評局公布,有17,336名日校考生考獲「3322」升讀大學門檻的成績,資助大學學額則有1.5萬個,競爭激烈程度較數年前為輕。考生鬆一口氣的同時,卻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大學入學競爭少了,孰優孰劣?優者,考生升讀大學機會增加,壓力相對較少;劣者,競爭減少很大可能導致質素下降,這些年各大學已被指為過於政治化而令學術成績跌跌不休,若學生水平也未如過去優秀,本港的大學教育還有多少競爭力和吸引力?
這樣的質疑並非杞人憂天,也不是雞蛋裏挑骨頭。本港大學的國際排名近年呈下跌趨勢已是不爭的事實,黑暴一役,更見多間大學淪為戰場,中大學生甚至以「暴大」為榮,令人搖頭嘆息。黑暴雖已成為過去,香港隨着《港區國安法》的落實而有了新氣象,惟取而代之的卻是絡繹不絕的移民潮。
數據顯示,8間大學的退學人數在黑暴後迎來新高,2020/21學年共有2,600多人退學,按年上升逾兩成,創10年新高。退學學士生比例最多,達2,200多人,當中理大近520人中途終止學業,港大、中大和城大均有逾400人退學,升幅則以浸大最高,按年升超過三成七。學界人士相信,移民潮是退學創新高的主因,可謂說出問題癥結所在。有見及此,多間大學均表示今年會採取彈性收生政策。考生若在中、英文其中一科失手,只要在其他科目至少摘一粒星,仍可獲港大取錄,科大亦有類似做法。名牌大學尚且如此,其他大學情何以堪?
事實上,移民潮之下,由中小學到幼稚園皆成流失學生的重災區,部分中小學將無法避免「殺校」。惟面對此情此景,港府高官猶不肯正視現實,始終不承認移民潮蔚然成風,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只歸咎於生育率下跌,直指2016年的出生人數有6萬幾人,去年則下降至3萬多人,形容為結構性問題。誠然,出生率下跌是實情,但這頂多影響在新生入學方面,而不能解釋半途退學的情況。除了大學去年有2,600多人退學,中小學及幼稚園一個學年更流失超過3萬名學生,這必然進一步影響日後大學收生。尤其內地大學質素突飛猛進,內地生不再視來港升學為踩上青雲路的唯一跳板,加上國際生人數下跌,大學質素每況愈下何足為奇?
如何為學界止血、提升教育質素,顯然是港府必須正視的問題,但前提是官員必須承認移民潮存在,而不是一味把頭埋在沙堆。惟有知病之所起,對症下藥,方能治之。如何挽留人才,令想移民的人改變心意留在香港,已成新政府不能迴避的任務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