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四點希望責成四個改革任務

香港回歸25周年,特區政府換屆,值遇「由亂到治及興」的歷史轉折,特區管治進入踔厲奮發、改革整治的全新寰域,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責成特區政府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
結合現況 針對性強
習主席在重要講話中闡述了「一國兩制」方針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並就香港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明確提出「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當中全屬「有的放矢」,充分體現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和政策方向,因而無論在公在私,當局和主管官員都必須秉持嚴肅看待、令行禁止的職守本分,並以「四點希望」為政策指標,擬定具體而系統性的「四個任務」。
「四點希望」是指: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它針對性強,又能結合現況和願景,有評論便以對號入座形式,列舉一系列的行動清單,但這會否變成為改而改、亂點鴛鴦甚至一葉障目呢?
畢竟,經歷回歸以來沒完沒了的政治口水戰,社會已對那些光說不練的假把戲厭惡不耐,重行動、重成效、重知行合一已成施政新風尚、管治新希望。社情複雜、人心不古,每一項重要施政或改革,都不能單獨或草率行事,而應做好三手準備:一、嚴格依法守程序;二、做好政策和行動部署,特別是跨部門跨界別的商議協調;三、預留第二手的應變準備而不留口實,貫徹維護憲制秩序、政策執行及其成效。
至於該四項希望,其中的第一項涉及「一國兩制」實踐和公務員體制,茲事體大,應借乘《港區國安法》、選舉制度完善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相繼落實的好時機,及時釐清「一國」與「兩制」的「主幹」與「旁枝」關係,進一步完善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工協調,力推政治擔當和「行動汗水」的管治新風,杜塞「有心人」煽惑誤導、借故生事的空間。
作為第二項任務的發展動能,囿於亂後求治求興,以及全球經濟下滑和大國地緣政治的約制,香港沒有條件好高騖遠,只能:一、固守現有經濟和市場基業,先求保本;二、爭取陸港融合,併軌「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尋求爭先;三、調整「一哥」心態,善盡後援呼應的作用。
第三項任務是排解民生憂難,亦即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成全了大局、辛苦了個人,亦是對主管人員領導能力和前線人員服務心態的一種考驗。汗水是不能免,可以通過在職培訓和獎罰升黜機制,作為支援和鼓勵的工具,並且改變一貫「在上位式」的服務文化。
第四項任務的考慮點有二:一、在當前形勢,只要前三項任務沒有大差錯,都應有把握;二、只要做好文宣和輿情導引,管理好價值觀和話語權,民意不再是傾斜性誤導,社會回復團結凝聚可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