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新冠漸成風土病 解除禁令助復常

本港新冠確診個案緩慢上升,昨日新增逾3,700宗,惟入院及死亡人數維持在低水平。包括袁國勇、孔繁毅在內的四名港大學者,撰文要求港府解除大部分防疫措施,並趁着夏季病毒不活躍盡早達致「混合免疫」。實際上,讓社會復常、讓經濟重上軌道一直是主流訴求,如今連專家都鬆口,就欠李家超政府敢不敢踏前一步而已。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和孔繁毅及另外兩位港大學者在一份期刊撰文,指本港現時接種率偏高,加上無證據顯示幾種變異病毒株會導致更嚴重疾病,因此在夏季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人群透過自然感染來增強免疫力,在冬季前盡快實現由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產生的「混合免疫」是最合理做法,只需保留口罩令。專家又認為圍封強檢不但昂貴,更造成困擾和浪費,應該放棄;學校每日快測亦應取消,改為參考現行學校流感監察的做法。通關方面,由於內地實施「動態清零」,香港應優先同國際通關,建議抵港人士到埗後首3日和第10日進行核酸檢測,以及每日進行快速測試,逐步縮短檢疫期並改為居家檢疫,最終變成抵港人士首7日和第10日進行核酸檢測,期間佩戴電子手環等。
專家之言看似大膽,但對比鄰近地區如新加坡,早就不設防疫禁令,連口罩也不用戴,已是相對嚴謹。有人可能質疑,現在確診個案有所上升,怎麼可能輕率解除防疫措施?其實,新冠原始病毒株確是殺傷力驚人,封城停市無可厚非,但隨着病毒不斷變種和趨於風土病化,正如專家指出,新冠病毒難以禁絕,但絕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家休養便能痊愈;何況不管如何封城停市,一樣持續傳播,澳門現正實施「半封城」且進行了多次全民核酸檢測,確診個案依然每日增加,便是明證。
再說,香港封關已經兩年半,重創旅遊業不用說,連帶金融貿易活動也大受打擊,金融界人士多番開腔警告,要是港府繼續實施嚴苛的入境防疫措施,勢必動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觀乎內地即使實施「動態清零」,但國家領導人同樣強調要兼顧經濟,必須提防「單打一,一刀切」,更多番提醒香港必須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既然香港始終需要全面復常,防疫措施始終需要逐步廢除,而且有多名專家保證,港府何不大膽行前一步?時間不等人,要是繼續猶豫不決,還不全力拚經濟,別說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環球通脹一旦殺到,後果肯定不堪設想。
說實在的,香港人已算是非常合作的一群,打完一針又一針,乖乖打足三針者不在少數,打齊兩針的人數更多,加上大學推算第5波疫情令全港數百萬人染疫,在高接種率和高感染率的背景下,難道還不足以建立免疫屏障、增加政府讓社會復常的信心嗎?更何況,素以熱衷旅遊聞名的港人「被禁足」已經很久,放寬入境防疫禁令、讓市民外遊抖抖氣,對旅遊業復甦以至對市民的精神健康都是有利無害。港府是時候擬定取消防疫禁令以及與國際通關的時間表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