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專家倡優先與海外通關 電子手環取代居家隔離

本港與內地通關仍未有時間表。 本港與內地通關仍未有時間表。
本港與內地通關仍未有時間表。
【本報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等4名專家撰文,提及通關問題,認為本港可優先與海外通關,並逐步轉為家居檢疫,在指定日子做核酸檢測及戴電子手環,亦配合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抵港後首7日禁止到高風險場所。
專家認為,輸入個案對本地疫情影響輕微,在內地維持動態清零之下,建議香港應優先與海外通關,當局應規定抵港人士到埗時、抵港後首3日和第10日進行核酸檢測,期間亦要每日自行做快速檢測,逐漸將酒店檢測期,轉為居家檢疫。直至完全轉到居家檢疫時,可規定入境人士抵港首7日和第10日自行做快測,並要戴電子手環,期間不能到食肆和酒吧。
梁子超憂全面通關恐再爆疫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坦言,通關雖是大眾所願,惟在第5波疫情後反彈下討論免檢疫是「不切實際」。他認為應討論有甚麼措施,可在不影響輸入風險下簡化程序,令出入境旅客的不便減至最低,包括啟用深圳灣口岸離境特別核酸檢測服務網上預約系統等;相反,若全面通關,一定為本港疫情增加額外風險。
梁子超又稱,免檢疫通關的先決條件,需收窄境內外疫情差距,本港不可能同時與內地和海外免檢疫通關,需作「痛苦的抉擇」。無論選擇先與內地,抑或海外通關,本港都需要採取足夠防疫措施,維持人流和物流往來,不會重大影響經濟和民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