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提升院舍質素 不能單靠立法

第5波新冠疫情導致大量長者死亡,當中不少為安老院院友,原因之一是本港的安老院舍質素參差,部分院舍面積細小、床位擠迫、設施殘舊、人手不足,一旦有院友或員工染疫,便會迅速交叉感染,甚至導致院舍運作癱瘓。
早於疫情前,政府已針對近年多宗院舍虐老及疏忽照顧事件,成立專責小組進行檢討,提議透過提高法定人均面積和人手標準,來提升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的質素。勞福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2022年院舍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便提出將該兩類院舍的最低人均樓面面積,由現時的6.5平方米增加到8至9.5平方米。對駐院護士及護理人員的資格、人數及當值時間等,草案亦作出不同程度的提升。
讓長者住得更寬敞,照顧得更周到,理應人人支持,實際上卻有不少議員及業界反對建議立法。私營安老院舍業界指出,要符合新的人均面積要求,他們一是尋找新地方搬遷,但這樣涉及大量投資,在市區亦難以覓得合適選址;二是透過減少宿位來拉高人均面積,但這會導致收入減少,須透過加價來維持收入;最壞情況是被迫將院舍關閉,進一步令宿位供應緊張。
業界人手嚴重不足
相對於人均面積,業界認為人手問題更為嚴峻。根據政府推算,業界須額外增聘約480名護士及650名護理員,才滿足到新的法定要求。實情是業界現已人手嚴重不足,須從內地輸入數以千計的護理人員。另外,合資格的護士更是全球皆缺,院舍業界從薪酬福利、晉升機會、工作環境以至行業形象方面,都難以跟其他醫療及社福機構爭人。政府表示,近年已推出多項培訓及資助計劃,以增加院舍護士及護理人員供應。但事實是有頗高比例的畢業學員,在院舍服務兩、三年後,便轉投醫院或私人護理工作。
政府又強調,草案大部分建議都是分階段實施,過渡期6年至10年,希望可透過今次立法促使各方都加緊解決上述問題。部分業界及議員則認為,現時根本看不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曙光和時間表,要求當局暫緩立法或執行時間,甚或豁免現有院舍符合部分新要求。
筆者認為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政府多年來都未有對安老院舍供求做好前瞻規劃,現有逾二萬名長者正在輪候資助安老宿位,但未來數年的新供應只有數千個。隨着人口持續老化,院舍宿位及人手不足情況估計會不斷惡化,這些問題不會單靠立法能解決,更何況是建議立法所改變的標準,可能會加劇相關問題。
國家主席在「七一講話」中指出,特區政府要「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包括讓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政府必須更加「務實有為」,「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建議立法提出的新規定是否務實有為,不少議員和業界均有保留,並對政府能夠解決這個老大難的問題欠缺信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