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釐清紅黃釋疑慮 惟拚經濟更急需

自港府透露正研究「安心出行」實名制,或倣效內地「紅黃綠碼」的做法後,一石激起千重浪。市民既擔心私隱外洩,更憂慮紅黃碼適用範圍太廣,嚴重窒礙日常活動和商業運作。特首李家超昨日一錘定音,清楚表明紅黃碼只會針對確診和酒店檢疫人士,絕對不會用於非抗疫用途。然而,在經濟急需復甦的大環境下,任何額外增加的防疫規限都必會帶來負面後果,豈可不慎之又慎。
減少限制 保競爭力
李家超強調,紅黃碼只針對上述兩類人士,對其他人不會有影響,並會將限制減到最少,確保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和國際競爭力得以保持;又重申香港是守法地方,不會有任何措施用於非抗疫範圍,如任何人嘗試製造事端,絕對不是事實,呼籲市民不要相信。這是自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周日接受訪問,首次披露欲效法內地「健康碼」的做法,限制確診或高風險人士在社區活動後,港府最強而有力的一次大澄清,相信將有助釋除市民疑慮。
誠然,近日疫情有反彈迹象,衞生防護中心預計兩周後每日新增個案或逾6,000宗,加上重症及入院個案有所增加,港府不欲重蹈林鄭抗疫無能的覆轍,嚴陣以待絕對可以理解。問題是,內地「紅黃綠碼」適用範圍非常廣泛,黃碼人士會被禁足,連公共交通工具都不可以乘搭,何況河南近日有銀行存戶因未能提款而爆發維權事件,被當地政府轉為紅碼禁止出行,均加劇了市民對照搬內地一套的擔憂。現在李家超作出澄清絕對是好事,惟「安心出行」實名制後如何確保私隱會被妥善保存,實施「紅黃綠碼」如何有助防疫,港府必須進一步解說,否則一味急就章「愈快推出愈好」,只會適得其反。
專家早就指出,新冠病毒已變成風土病,不可能完全消失;香港已有數百萬人染疫,早已建立免疫屏障,更何況「疫苗通行證」規定市民必須接種三劑疫苗方能進入指定場所,逾六成人口已打齊三針,打了兩針的人數更多,市民可以做都做了,是否還有必要在此時此刻增加防疫規限,不能不令人疑問。必須指出,本港經濟看似有所改善,全因社交距離措施比前有所放寬,起碼食肆能正常做生意,加上消費券刺激,才令消費市道出現小陽春。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惟這些都只能收一時之效,長遠還需讓社會復常,而令社會復常的最重要一步,不是不斷增加防疫規限,而是有序鬆綁,最終定出取消所有防疫措施和全面通關的時間表。現在別說抵港人士必須到檢疫酒店隔離7日,居家隔離人士更須佩戴電子手環,不僅限制人身自由,前者更增加來港和出行成本,以致旅遊業至今仍是奄奄一息。香港奉行「一國兩制」,社會情況跟內地截然不同,港府絕對有權有責制訂最適合香港的防疫政策,而不是盲目照搬內地一套。
事實上,「安心出行」已有市民身份證號碼、針卡等資料,基本上已同實名制無異,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一旦實施「紅黃綠碼」,便會強制市民進行核酸檢測。在快測早已普及的今日,還要市民排長龍撩鼻做核酸,對朝不保夕的基層打工仔來說,簡直是費時失事,百上加斤。這樣做除了肥了檢測承辦商,只會對市民造成不便,人群聚集等候撩鼻對防疫是否有幫助,同樣令人質疑。
更值得注意的是,環球通脹來勢洶洶,香港作為細小型外向經濟體,絕難獨善其身。觀乎全球糧食和能源價格不斷上漲,英國一盒牛油漲價至90港元的驚人程度,要是港府還不全力拚經濟,為防範通脹未雨綢繆,只怕年底的失業倒閉潮更加洶湧,基層市民和小商戶的日子更加難捱。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另類投資管理協會昨日表示,目前外國金融業人士來港並不容易,認為港府必須做些事情,否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勢被削弱,可謂委婉地表達出外資對防疫措施的不滿。競爭老對手新加坡早就解除防疫禁令,當地人連口罩也不用戴,日子一樣過得好端端的,更搶去香港不少資金和人才,愈來愈多外商轉投星洲,這樣還不足以讓港府警惕嗎?
說到底,香港貴在進出自由、資訊流動自由,一旦這些優勢失去,要追回談何容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