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最低工資不敵通脹 荷包重傷基層惆悵

議員要求檢視最低工資調整機制,最少一年一檢。 議員要求檢視最低工資調整機制,最少一年一檢。
議員要求檢視最低工資調整機制,最少一年一檢。
訴求多時未聆聽 一年一檢何時達成
最低工資自2011年5月起實施,本應防止工資過低,但有議員認為欠缺釐定準則,在昨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完善法定最低工資制度」的議員議案。提出議案的勞工界議員郭偉强指出,最低工資的受惠人數在2011年是18萬,上年為1.4萬,成效大減,與市場嚴重脫節,質疑已經名存實亡,促檢視最低工資調整機制,並最少一年一檢。惟議案在多名商界議員反對下遭否決。其中議員張宇人指,最低工資在很多國家只是政客為選票提出的政策,實際是糖衣陷阱、扼殺就業機會,加薪幅度應該與生產力看齊,認為最低工資只是干預勞工市場。
郭偉强批最低工資欠缺方程式,每次政府都是提供營商環境及經濟數據,議會內勞方代表只能唱「獨腳戲」,基層市民每次都要硬食「兩年」通脹才能追補最低工資。他指2019年凍結最低工資,基層等於4年沒有加人工,面對通脹問題同時,購買力下降、人工沒有漲幅等於需要節衣縮食,滯後情況十分嚴重,要求政府實行一年一檢。他指最低工資本應滿足家庭基本需要,批現時最低工資仍少過綜援。
另外,議員顏汶羽指,過去11年最低工資調整為34%,但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升幅38%,即最低工資跑輸通脹。議員管浩鳴指出,最低工資未能追上生活費,最低工資起始基數低,就算與消費指數升幅比例類近,都未必能夠應付。管又稱社會對最低工資有相關檢討共識,又稱最低工資應該參考公務員薪金調整方程式,反問行政長官及官員都可以參考消費指數調整,為何最低工資不可以?
張宇人:追通脹說法歪理
多名商界議員則反對議案,其中張宇人指法例規管最低工資非常扭曲,令香港競爭力大不如人,又稱如果一年一檢最低工資是追通脹,是徹頭徹尾不懂經濟學的人說的歪理,反問如果通脹為300%,難道又要增加300%工資?議員李鎮強則批政府從來沒有考慮最低工資造成通脹等漣漪效應,中小微企在疫情間生意面臨壓力,每年提升最低工資增加營運成本,並不會提高勞動者購買力,最後造成僱主、僱員、社會三輸。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發言時指出,解決貧窮問題要支援特定人口,用其他政策讓勞工市場多元化才能解決問題。
最終選舉委員會出席人數為24人,8票贊成、兩票反對、14票棄權;功能界別及地方選區出席人數為36人,7票贊成、9票反對、19票棄權,議案未獲得在席兩部分議員過半數贊成,因此被否決。
勞福局稱推翻框架需共識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據世界組織研究香港競爭力一直名列前茅,可見最低工資無削弱香港競爭力。他指香港勞動人口中僅0.5%正賺取最低工資,通脹只是委員會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他又指政府無計劃改變最低工資法定政策目標,或除最低工資以外設定法定最低生活工資。有關議員所提及的「一年一檢」,需壓縮檢視研究時間,屬技術層面,而設立方程式需推翻以往最低工資檢視框架,要尋求社會共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