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感染新冠損身心 心臟病發風險增

陳良貴(左)表示,新冠肺炎為ACS發病的潛在誘因。(受訪者提供) 陳良貴(左)表示,新冠肺炎為ACS發病的潛在誘因。(受訪者提供)
陳良貴(左)表示,新冠肺炎為ACS發病的潛在誘因。(受訪者提供)
調查:術後需服藥 近半患者懵然
確診新冠肺炎「手尾長」眾所皆知,但原來會增加心臟病患者的病發風險。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CS)是一種冠心病,為危急、致命的心臟病。本地專科醫生引用外國研究指,疫情前後ACS的發病率急增3倍。這些患者病發後,大多須接受「通波仔」手術。但調查發現,近半接受手術的受訪患者不清楚國際治療指引,建議「通波仔」後應服食至少一年雙抗血小板藥。醫生建議,患者在疫下應了解病症及相關症狀,注意復發風險。
ACS是俗稱的「心臟病發」之一,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指出,其病徵包括胸悶、冒冷汗、氣促及呼吸困難等。他引述外國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為ACS發病的潛在誘因,染疫後病毒可通過不同渠道引致心肌損傷,包括增加全身炎症反應及心肌缺血等,均有可能增加ACS的發病風險。外國研究和數據反映,該病於疫情前後的發病率,由2019年的1.01%增加至翌年的3.31%。另外,中招患者中有7%至36%出現心肌損;疫下發展成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亦提升3至8倍。
心臟科專科醫生陸毅康指,大多數ACS患者病發後需接受「通波仔」手術。手術雖可打開被血栓阻塞的血管,植入支架防止動脈再收窄,但並非「一了百了」,因為約兩至五成患者或會復發。即使手術技術及支架有顯著改善,仍有5%機會復發,故術後要服食雙抗血小板藥物。
另外,疫下不少需接受緊急手術的個案被延遲,ACS患者留院時間亦有縮短,導致急性心肌梗塞風險上升。而當中屬最危急的一類患者中,疫情期間更傾向出現支架栓塞情況。
四成人無改善生活習慣
國際治療指引針對降低患者的復發風險非常清晰,但本港病友組織「關心您的心」於本年6月進行問卷調查,訪問均曾接受「通波仔」手術,且有不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因素的患者後,結果發現部分本地病友並不清楚相關建議。例如一半人不知道指引建議做完「通波仔」後,應服食至少一年雙抗血小板藥,降低心肌梗塞復發風險;更有八成患者不知道高風險患者或需延長服藥時間至最多3年,以降低復發風險。
另外,兩成受訪患者未有按時服藥、近四成人未有改善生活習慣,包括控制三高、清淡飲食及多做運動。陳坦言調查結果值得關注,尤其是患者清楚自己有不同心臟病發的風險因素,應妥善控制病情,降低復發機會。醫生呼籲患者在疫下應多了解ACS相關症狀,注意復發風險,如有懷疑應及早求醫;另應盡量減低染疫風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