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的大學
近年香港的公立大學熱衷於在珠三角成立分校。最早的是浸會大學在珠海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其後都是以分校形式,如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科技大學。城市大學與理工大學亦已在籌辦。香港的大學似乎正在轉變為大灣區的大學,變身為區域性大學。
它們趨向於珠三角設立分校,主要是為了珠三角的廣大資金來源與全國性的生源。珠三角的分校面對全國招生,生源當比香港老化的社會為佳,在香港招收內地學生亦受制於政府的限制。研究經費方面,單只深圳市便比香港整個大中小學教育經費還多,更不用說珠三角的眾多科研企業的贊助資金與創投資本。科技大學師生創辦的大疆成了全球無人飛機的領導企業,更使到香港的大學樂於入駐珠三角。
推動本身的科研與創科發展,從生源與資金的角度看,香港的大學在珠三角的發展,是絕對符合大學和師生的利益。珠三角的各市都在把經濟轉型升級為科研為主,香港的大學往當地成立分校,正符所需,故此樂於以土地、資金資助,甚且相互競爭。
香港的大學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地位,能夠在珠三角擴展,對大灣區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這樣熱衷於在珠三角設分校,會否影響它們在香港的發展呢?內地資源豐厚,遠勝於香港,今後大有可能變成它們的分校超速擴張,香港的校本部反而相對停滯,轉變為珠三角分校為主。
更重要的是,作為國際大都會、金融中心,香港社會與經濟的知識度不足,大學生佔人口比例低於眾多國際與國內大城市,使香港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和與國內外大城市的長期競爭處於劣勢。為了擴大和加深香港城市發展的知識基礎,香港實應擴大現有大學的規模,廣招內地和海外師生。借助一國兩制、文化交匯的優勢,形成本地、內地與國際大學生研究生的龐大知識群體與文化生態,作為香港進一步提升的基礎。香港的大學應集中力量,和尋找國內外的資助,發展本地的體系,特區政府亦應大力支持,一是增加資助,二是取消外地生的數量限制,三是廢除曾蔭權時代從外引用國外院校的政策與優惠。
在擴大深化本港大學的國際化,聚焦發展成中國的國際知識中心的同時,香港的大學應往國外設立分校,走真正國際化的道路,以國際化的得益服務於國家的開放與發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