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醫健寶庫:壓力和基因對精神健康的影響

精神病的成因很多,在香港這個步伐急促的社會,壓力必然是影響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據調查顯示,香港約六成成年人口感受到高度的工作壓力,另外接近五成學生因功課、升學和家長期望而受壓,長期積壓負面情緒,容易患上精神病,加上僅三成精神疾病患者曾使用精神衞生服務,港人患上精神病的風險,可想而知。
精神疾病對發達社會的影響一直被忽視,精神病對社會生產力所帶來的損失,甚至比癌症或心血管病更多。
心境平和助改善精神健康
經典的說法「搏鬥或逃跑」(英文稱為fight or flight)描繪了人類面對壓力的生理機制。我們的祖先在面對野獸的威脅時為了保命,較次要的機能如休息、消化可以暫時關閉,以騰出資源讓更多血液流入大腦和肌肉,以應付搏鬥或逃跑所需。現代人當然絕少遇上這種短期的、致命的威脅,相反我們更害怕失去親友、事業或幸福,這種長期的憂慮如經常壓抑身體機能,可導致失眠和食欲不振。當壓力無法緩解,就容易出現焦慮或抑鬱症這些精神疾病。
當然,我們無法完全逃避壓力。事實上,適當的壓力可成為生活上的推動力。正視壓力並提升抗壓能力,才是生存之道。幸福的家庭、廣闊的社交生活和健康的作息都有助增強抗壓能力;在做人處世方面,多了解及接受自己和他人、保持心境平和愉快,都有助改善精神健康。
近年研究開始找到遺傳基因變異與精神病的關連,例如抑鬱症就有102個相關基因變異,當中部分基因具有調節壓力反應的功能。醫學界亦發現愈嚴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或鬱躁症(bipolar disorder),基因因素所佔的比重愈大,並傾向超越環境因素。
那麼,透過基因檢測又能否預測精神病呢?基因變異其實僅代表相對較大的患病風險,而病人生活困苦、童年遭遇不幸等環境因素,對患上精神病與否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加上很多精神病都有不少共同的基因因素,單靠基因檢測判斷暫時並不可行。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教授沈伯松
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孫志新基金教授(臨床醫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