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難清零 擾民措施應鬆綁
7•1將至,市民除了關心國家領導人訪港,更關心中央會否送大禮。香港目前仍然規定入境人士必須到酒店強制隔離7日,由外商到海外港人均轟為極度擾民。其實,新冠病毒無法清零已是不爭的事實,澳門先後實施三輪全民核酸檢測,依然無法截斷病毒傳播已是明證。既然中港無法在一時三刻內通關,港府便應爭取盡快與外國通關,將隔離措施縮短乃至廢除已是大勢所趨,否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勢必不保。
無獨有偶,內地昨日宣布放寬入境隔離規定,由14日隔離加7日居家監測,減至7日隔離加3日居家監測。儘管當局強調,此舉是對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並非放鬆而是體現精準防控。但姑勿論如何,就着新冠變種病毒的特性因時制宜非常重要,繼續「一刀切」停工停產、對外封鎖已是不合時宜。
諸多設限 復常無期
撇除內地的做法不談,香港作為實施「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絕對有權有責制訂最適合香港的防疫要求。無可否認,近日疫情有所反彈,連續多日每天新增接近二千宗確診,但更不容否認的是,重症、死亡及入院個案皆沒有特別增加,與今年2至4月疫情高峰期不可同日而語,反映疫情已趨穩定。尤其是港府強行推出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不打齊三針寸步難行;加上近期曾爆發群組感染的酒吧業,當局規定顧客進入場所必須進行快測,市民和業界都有乖乖配合。市民和商界可以做的都做了,港府還有甚麼理由諸多設限而不讓社會早日復常?
實際上,澳門已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直以來,澳門都被譽為防疫模範生,新冠疫情一直沒有大規模爆發,亦早已與內地正常通關。惟不管如何嚴防死守,新冠病毒一樣可以突破防線。近日澳門確診個案累計逾400宗,先後進行三輪全民核酸檢測,每次皆揪出患者,部分更為沒有源頭,證明社區存在大量傳播鏈。正如本港一些專家指出,新冠病毒已成風土病,類似傷風感冒,我們會因為患上傷風便停止一切商業活動嗎?會因為感冒便動輒入院隔離嗎?新冠病毒未變種前,殺傷力的確十分驚人,隔離措施絕對是有的放矢;但發展至今,死亡和重症已經大減,絕大部分患者只需在家休息數天便會痊愈。偏偏港府一本通書讀到老,依然視新冠病毒為洪水猛獸,「疫苗通行證」愈收愈緊,入境措施堅持不鬆綁,擾民不特止,打擊經濟以至香港被國際孤立,影響才是最災難性。
誠然,內地情況跟香港以至其他地方不同,內地人口多達14億,城鄉醫療條件差距巨大,不能貿然大幅放寬防疫措施絕對可以理解。此所以,若香港短期內無法與內地通關,便應退而求其次,轉而盡快與國際通關。目前因為入境後必須強制隔離7日,對外,導致檢疫酒店一房難求並引發炒風,令海外港人和外商來港困難重重;對內,同樣令「被禁足」長達兩年半的港人無法外遊,即使日本、南韓、泰國等港人熱門旅遊地區早已開放門禁,不用打針不用隔離也能入境,卻依然無法掀起熱潮,全因隔離措施過於嚴苛。一般打工仔一年只有十多天大假,不若港府高官動輒有幾十日大假放極都有,隔離7日令外遊成本大增,只能被迫繼續過着禁足生活。若新政府上任後依然不恤民情,恐怕蜜月期將十分短暫,民怨只會繼續發酵。
此消彼長 優勢無存
有見及此,消息指新政府正研究縮短入境人士抵港檢疫安排,初步傾向縮短至酒店檢疫5日,加居家隔離兩日。這固然是個好開始,但仍遠遠不足,「5+2」依然是個不短的時間,對比亞洲周邊地區老早已不用入境旅客隔離,甚至連疫苗也不用接種,香港實在相形見絀。可以看到,日本出名保守,一樣打破門禁;新加坡甚至連口罩令都早已解除,以至不少外商將基地從香港移往新加坡。最新出爐的2022年全球百大最佳機場排名,香港機場首次跌出10大,連降10級至第20位,排名比排第18位的廣州白雲機場更低。全球最佳三甲依次為卡塔爾多哈哈馬德機場、日本東京羽田機場及新加坡樟宜機場。此消彼長,除了又見新加坡再領風騷,更見東京羽田機場硬件明明不及香港,排名卻遠拋香港,這樣還不足以讓港府反思嗎?
必須指出,「疫苗通行證」同樣需要盡快放寬甚至廢除。現時不打三針者,無法剪髮、美甲、看電影和在食肆堂食等,港府以限制人身自由來逼針完全是不人道的。最不堪的是,港府連基層病人都不放過,到公院覆診一樣必須接種三劑疫苗,以至許多年老或長期病患者不是無法到公院覆診,就是被迫冒險打針,有些人甚至有病也不敢醫。最近科學委員會突然建議將首兩針復必泰疫苗接種間距,由現時3星期延長至8星期,皆因外國研究顯示,相隔較久接種首兩針復必泰,可減低患心肌炎風險,說明疫苗絕非如港府吹噓的安全。相反,愈來愈多個案在接種疫苗後患上心肌炎,甚至有個案因此病危或死亡,繼續盲目逼針是否合理,不言自明。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全世界早已生活恢復正常,只有香港仍然閉關自守,香港與國際開放互通的優勢蕩然無存,還有甚麼競爭力可言?新政府與其再作擾民之舉,倒不如大刀闊斧廢除擾民措施,盡快通關,或先與泰國、越南、杜拜等友好地區通關,再進一步與全世界接軌。香港已沒有條件繼續蹉跎,否則本報常言的「香港人不是病死而是餓死」勢必一語成讖!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