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人工魚礁放西部水域成效存疑

【本報訊】南大嶼海岸公園的2,067公頃水域中,索罟群島之間約145公頃的區域被劃為核心區,除了不准捕魚活動外,區內亦會實施漁業改善措施,包括鋪設作珊瑚功能的人工魚礁和投放魚苗,但有學者表示,西部水域鄰近珠江口,江水帶較多泥沙,令人工魚礁被埋,又擔心魚苗的種類未必適合於相關海域生活,令措施成效存疑,甚至或影響水域的生態。
漁護署的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文件指出,有委員提到人工魚礁結構埋入海床的問題,有份列席會議的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助理教授葛展榮表示,以往本港於東部水域設有人工魚礁,但西部水域則未有太多相關經驗,指水域或受到泥水較多珠江水影響,海床又不太結實,沉積物或埋沒人工魚礁,效果未必如設計一樣理想。
外來魚苗或礙原生魚繁殖
漁護署表示,人工魚礁由混凝土組件混合設計而成,供海洋生物棲息或定殖。人工魚礁結構的基座會嵌入海床,使其能夠穩定地坐落於海床之上。魚苗方面,該署指會於投放共約5,000條黃腳鱲和青斑幼魚,稱魚苗品種是已借鑑本港以往經驗,並優先考慮本地品種、魚苗會否於區內棲息、魚苗供應及其經濟價值等因素而定,稱會定期進行生態調查和水質監測等,評估措施的成效。
但葛指出,魚苗多由內地或海外供應,即使品種一樣,但生長環境有異,未必能適應於香港海域生存,又憂慮引來「外來品種」會影響原生魚的生存繁殖,擔心會適得其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