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通關問題

香港當前最迫切的政策課題是通關。一直以來通關的條件是清零,演變而為動態清零,或內地的社會層面清零。但依香港現時的情況看,每天病者上千人,徘徊在這個水平多日,沒有回降趨勢。或許未必真的會發展成第6波疫情,可是清零的機會似乎甚微。然而香港經濟正愈來愈深陷困境,以國際都市的性質,不通關是沒法可把衰退逆轉。香港不少企業與家庭,經歷兩年多的疫情,積蓄殆盡,沒法再堅持下去,通關便成了重大的經濟與民生問題!
內地實行動態清零,防範甚嚴。香港在現時條件與內地通關,即使中央默許,地方政府也難遵從。有關官員的政治責任太大,通關問題不易妥協。香港似乎只有每天病例銳減,才有機會與內地談通關。
相反,與外地通關即時可行,主因是不少國家已放寬防疫的措施,開放出入境,香港很容易便可以與它們通關,或是雙邊互通,或是它們單邊容許香港居民進出。開始時可能還有限制,香港還可與之作一定程度的通關,逐步推進以至大致的通關。只要特區政府努力,加以與部分國家的雙邊互通,應該可以很快通關。
不過,與海外通關容易,卻增添與內地通關的困難。為防從香港引入疫病,內地必然加強對香港出入的檢驗、隔離,這就會拖延香港與內地通關的時間。
解決的方法便只能在香港設立閉環管理區,一如北京冬奧會,使外來旅客局限於區內活動,不出社區,用行政力量強制閉環。然而,這亦解決不了香港通關目的,香港整體經濟仍難以外地旅客旅遊消費、公私任務來刺激經濟。唯一的好處是在機場附近劃區閉環,使國際金融商務活動等可在區內進行,不受限制。或許還可在這樣的條件下,按本地疫情以及閉環管理的成效,逐步擴大閉環管理的區域,或開放部分地區,與之建立單邊閉環的管理。這樣的措施,需要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需要政府政策的靈活創新,並同時嚴格閉環管理不容出錯。這還只是對外局部通關,效益有限,實際的作用只是在全港達到動態清零,或是與內地協調通關開放的措施前,作過渡之用。
這樣做,一是還有效果;二是給企業與國際社會有一個通關的進度表,增強市場的心理預期;三是從中總結經驗,進一步改善與擴大逐步通關的步驟,內地也可參考香港經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