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過海隧道濫徵費 懲罰車主最無謂

庸官解決問題,至叻「寓禁於懲」,以為一味加重稅捐,就掂!呢,最明顯無過於徵膠袋稅,建議由5毛錢倍增至一蚊,之不過有環保團體過去一年喺本港嘅海灘岸邊檢到超過4.3萬個廢膠樽,成個香港好膠feel!徵膠袋稅有用咩?呢,依家政府鑑於3條過海隧道日日塞爆,尤其紅隧私家車收費比起西隧平一大截,令唔少車主為節省隧道費不惜兜路都用紅隧,紅隧有乜可能唔塞到阿媽都認唔出阿爸吖?
事實上,塞車已成為香港「死症」!呢,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三隧分流方案,當時建議紅隧收費大幅調升以減少車流,引來各界批評,最終胎死腹中。政府眼見西隧嘅專營權明年屆滿,將由政府負責營運及釐定收費水平;政府於是「舊事重提」,尋日喺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建議喺3條過海隧道引入「擠塞徵費」,美其名「以改善繁忙時間過海隧道嘅塞車情況」,一眾議員頗不以為然。
係人都知,香港之所以成為「塞車之都」,主因係車多,有智庫調查指出,如果私家車數量每年以1.8萬輛增長計,預計2023年會增至70萬輛,繁忙時間必定對三隧造成壓力。政府又冇本事令私家車減少,卻諗出「擠塞徵費」呢啲屎橋,未免令人感到濫收隧道費以自肥!呢,有智庫曾建議,如果政府喺2023年收回西隧專營權,應調低收費,拉近西隧與紅隧距離,讓汽車流量轉向平均,以減低紅隧擠塞!
之不過,政府一味喺「徵費」挖空心思,文件又提到三大徵費原則,好似販賣女人M巾廣告:唔同日子有唔同需要,依家就不同時段有不同收費,繁忙時段收貴啲,非繁忙就收便宜些,功夫茶一字記之曰:煩!正一整色整水卻未能有效解決隧道塞車問題!議員們眾聲喧嘩,有批評政府增加隧道費係「懲罰性質」,且公共交通工具喺繁忙時間容載量不足,認為即使隧道費加價,「揸私家車嘅人都唔差在嗰十蚊廿蚊啦」!
嗱!亦有議員指出,政府明年收回西隧專營權,必係「西隧減紅隧加」以減少「兜路」,或不同時段加價,只會令各隧道「齊齊爆煲」,故應考慮共乘優惠,建議3人同乘可免費過海。之不過,揸得私家車,都係求私人空間及方便,養架車唔平,唔通又呼朋引類齊齊過隧道咩!偶爾一齊收工去蒲吧就話啫!
呢,有議員批評,即使西隧加價後亦不見車流有減,依家若以「擠塞徵費」其實懲罰多於一切!議員質疑目前過海嘅公共交通工具容載量不足,高官出入有政府靚車坐,梗唔知民間每日上下班逼車苦況!一味巧立名目濫徵費,其實係懲罰車主最無謂!諗吓如何改善公共交通工具載客量、用乜誘因鼓勵市民唔好買車仲實際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